匈牙利國會大廈。資料圖片
作者:淩昆
日前總理李克強赴匈牙利訪問,並參加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論壇和領導人會晤,進一步推動了雙方的合作。這個「16+1」合作機制正日益成熟,在歐洲及國際新形勢下其作用將更為重要,前景也更為亮麗。
中國戰略成功
「16+1」論壇已是第七屆而峰會則是第六屆,合作機制隨之漸具規模並深化廣化。今次的合作新成果中,發展融資及金融方面的尤為重要,一是成立了中國與中東歐銀行聯合體,國家開發銀行將提供相當於20億歐元相關貸款,二是設立中國與中東歐投資合作基金第二期,集資10億美元。這些舉措將為今後的合作項目提供更有力支持。中東歐地區本來經濟發展條件不差,有了中國助推,其潛力將可更多釋出,中國也可從雙贏合作中獲益。
「16+1」乃中國對外合作的「N+1」形式之一環,最早的是與東盟的「10+1」合作。在與非洲、拉美海灣國家及阿拉伯國家等方面的合作都有近似的機制,顯見這種形式有一定的吸引力。
此外,中國能號召16國參與無一缺席,便顯見中國在國際上吃得開,也證明了以推動互惠合作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大戰略成功。「16+1」合作能夠起步並穩定發展,自有其客觀基礎,到今天這基礎更堅實,合作動力更足,前景也自必更佳,原因來自三方面。
首先是中國因素。如上述中國的大戰略成功,再加上實力日強,自令合作的動力更大。今年還出現了重大的有利新因素:一是中國接棒引領新一輪全球化,而「一帶一路」建設又為此提供了有效機制。二是十九大後中國進入發展新時代發展動力更強,對其他國家的拉動力隨之上升。近日中國更在提高拉力上下功夫,強調要助各國開拓中國市場,以擴大對華出口,習近平主席在APEC峰會上如此,李克強總理在「16+1」會議上亦如此。這與美國的狂搞保護主義做法反差強烈,自令中國更受歡迎。
美俄歐盟皆不可靠
其次是歐洲因素:歐盟的情況令16國要更多走近中國。蘇聯瓦解後,中東歐投向歐盟,且期望甚大,亦曾在歐盟拉動下過了一段好日子。可惜好景不長,金融海嘯及歐債危機後,16國均受到不同程度創傷,且由於西歐復蘇緩慢,對16國發展難再有顯著拉力。更甚者是麻煩接踵而來,既要分攤救援「歐豬國」成本,又要接收難民等,令16國很反感。何況歐盟根基已動搖:英國脫歐,而西歐各國內部反歐盟的極端政治勢力迅速冒升,德國政局不穩更令歐盟處於群龍無首狀態,風雨飄搖的格局自令凝聚力急降。
事實上中東歐與西歐的離心力日增。最近捷克大選,疑歐派大勝,主張脫歐的極右政黨加入了聯合政府。這令捷克加入了波蘭及匈牙利等的堅決反對接收難民配額陣營。除了利益矛盾外,還掀起了政治紛爭,匈牙利常與歐盟發生爭議,最近波蘭的司法改革又被歐盟視為犧牲司法獨立而有違憲章,歐議會更通過了議案要求制裁波蘭,這樣鬧下去必將沖擊東西歐的融合。
最後還有美國和美俄斗爭因素。自小布殊起,美國利用和拉攏中東歐抗俄,並稱之為「新歐洲」以示與西歐的「舊歐洲」有別,對歐盟起著分化作用。特朗普上台後,更公然支持英國脫歐和歐洲國家的極右反歐洲分子,公然挑撥東西歐關系。但中東歐在美俄對抗中首當其沖,失去了東向經貿聯繫令利益受損。
上述困局自令16國視中國為救命草:它們既懼俄又覺歐盟難靠,美國雖可帶來安全感但又挑起了斗爭,惟有中國最能幫忙,但這卻引起西歐疑慮,怕16國與中國走得太近。
德國外長便曾指責中國分化歐洲,要中國行一個歐洲政策。歐洲復興銀行報告則勸喻16國勿過分依靠中國,以免令歐洲的基本價值受損,故揚言要求嚴查中國在16國的投資及基建項目。歐盟這些做法必將弄巧反拙:在利益面前,16國必不放棄與中國合作,歐盟的阻撓勢令與東西歐分歧加深,也增添了新摩擦點。歐盟若再諉過中國,而不反思和把自己的事情辦好,則必將加快其沒落甚至瓦解!其實困局中的歐盟同樣渴求中國助力,但若不改變其基於保護主義及意識形態的忌華心態,將影響中歐合作而自討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