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

中央經濟工作會首提習近平經濟思想 推動高質量發展 明確八重點工作

2017-12-21
来源:香港商報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新华社

  【香港商報网訊】昨天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8項重點工作。這次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并強調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會議。

李克強在講話中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并作了總結講話。

  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歷程,分析當前經濟形勢,部署2018年經濟工作。李克強在講話中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具體部署,并作了總結講話。

  會議認為,中共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其他領域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物質條件。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經濟年均增長7.1%,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供求平衡。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經濟更具活力和韌性。對外開放深入發展,倡導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引導經濟全球化朝着正確方向發展。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生態環境狀况明顯好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

  會議指出,5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會議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會議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會議指出,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全面貫徹中共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紮實進展,引導和穩定預期,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會議強調,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確保對重點領域和項目的支持力度,壓縮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促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強化創新驅動,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積極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加強基本公共服務,加強基本民生保障,及時化解社會矛盾。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在經濟體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擴大對外開放,大幅放寬市場准入,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今后3年重點抓好三大攻堅戰

  會議確定,按照黨的十九大的要求,今后3年要重點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會議指出,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做好8項重點工作,包括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會議指出,要推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產能;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就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會議強調,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完善國企國資改革方案,圍繞管資本為主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強國有企業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要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落實保護產權政策,依法甄別糾正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案件。全面實施并不斷完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破除歧視性限制和各種隱性障礙,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

  會議提出,要在開放的範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有序放寬市場准入,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精簡負面清單,抓緊完善外資相關法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貿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質量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下調部分產品進口關稅。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繼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有效引導支持對外投資。

  會議指出,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最新成果: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中國經濟沿着正確方向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之中;

  ——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大局,把握規律;

  ——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堅持適應中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

  ——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產生深遠影響;

  ——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八大重點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三大攻堅戰要點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

  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做好重點領域風險防範和處置,堅決打擊違法違規金融活動,加強薄弱環節監管制度建設。

  精準脫貧攻堅戰

  要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質量,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加強考核監督。

  污染防治攻堅戰

  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

  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發展成就

  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經濟年均增長7.1%,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

  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供求平衡。

  經濟體制改革持續推進,經濟更具活力和韌性。

  對外開放深入發展,倡導和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引導經濟全球化朝着正確方向發展。

  人民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程度不斷提高,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

  生態環境狀况明顯好轉,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成效明顯。

  財經觀察

  中國連續八年定調穩健幣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這是自2010年以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連續第八年將來年貨幣政策定調為「穩健」。此次會議將穩健中性貨幣政策與「更好為實體經濟服務,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兩大任務相挂恥。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今年在多個場合指出,中國未來將保持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為實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強化逆周期調節,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控總量、防風險的關系。

  據中新社報道,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宏觀研究主管周景彤表示,當前,中國整體經濟和金融槓桿率依然較高,在保證金融去槓桿穩步推進的過程中,也要聚焦防範金融風險。

  處理風險和保證經濟發展的平衡點

  「中國明年貨幣政策要守住一個『底線』,就是整體上不能激發系統性金融風險。」法國巴黎證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陳興動告訴記者,2018年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把目前經濟轉型和下一輪經濟增長周期夯實的關鍵一年,必須要着手解決金融行業問題、降低宏觀槓桿率,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有利於官方找到處理風險和保證經濟發展的平衡點。另一方面,中國實體經濟的發展亦將受益於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此前,中國央行定向降低存貸款準備金利率等一系列做法被市場看作是靈活操作、相機而擇地服務實體經濟。

  流動性「緊平衡」

  金融發展依靠實體,實體發展借力金融。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剛表示,實體經濟轉型在為金融業創造更多機遇的同時,也對金融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當前,中國流動性處於「緊平衡」狀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實體企業融資成本的上升。實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通過精準調控,有利於緩解中小銀行的流動性緊張,并將引導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銀行加大普惠金融信貸投放,從而緩解普惠金融的融資問題。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當前中國實體經濟的重點任務是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這對貨幣政策制訂和實施產生了更多結構性需求,從根本上說,貨幣政策穩健中性的基調對於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始終沒有改變。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