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緊扣主要矛盾變化 致力高質量的發展 中國宏調體系發生改變

2017-12-22
来源:香港商報

 

  在昨日于北京举行的国是论坛上,内地专家学者纷纷就前一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行解读。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張麗娟、敖雷北京報道: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認為,這一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中國宏觀調控體系發生了深刻變化,主要圍繞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高質量發展。

  高培勇昨日出席「國是論壇2017年會」時說,公報涉及到宏觀調控兩個方面的重要精神,一是要堅持適應中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的變化來完善宏觀調控。二是要推動高質量發展,而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實施包括宏觀調控在內的若干方面的根本要求。「按照這樣的說法,我想十九大之后我們在經濟工作領域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緊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并且把現代化的經濟體系建設和其融合在一起。」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中新社

  分析視角延伸到結構性

  高培勇分析,新任務新部署就是要圍繞建設有效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來進行宏觀調控體系的布局。這是在十九大之后可能出現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他認為,在進入新時代之后,中國宏觀調控體系的變化可能會凝結於幾個方面,其一是分析的視角,如何去判斷經濟形勢變化,是解決對於經濟形勢變化怎麼看的問題。以往討論經濟形勢,所采用的分析視角,要s是周期性要素,要麼是要素性因素等,但當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跟着發生變化的時候,分析視角必須由周期性因素和總量性因素延伸到結構性延伸,延伸到供給側,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

  第二是發展理念,要從抽象的發展理念延伸到具體的經濟發展目標上,現在這個具體的發展目標集中表現在是由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的發展,具體講是一個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這種變化也非常重要。

  第三變化的是政策主線,以往的宏觀調控緊盯需求總量進行對冲性的逆向調節,追求的是一種短期的穩定,而今天談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相比於以往的需求管理更多強調要立足於需求側,因為是結構調整,而非總量調節,瞄準的是提高供給質量,優化供給結構。

  嚴守3%財政赤字率

  第四個變化是施策的機制。以往討論的是政策安排問題,主要限於政策層面的調整,主要瞄準的是短期的安排,而非長期的制度調整,而今天在談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根本途徑是放在改革上,而不限於政策層面的調整,因而以改革的辦法突破體制機制性的障礙,以推進各種基礎性的改革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條件,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區別於以往的需求管理的一個最主要的方面。

  他以財政赤字舉例說,過去為了拉動需求不惜擴大赤字,但現在的政策要求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赤字的多少就不再是原先的考量了,而要把如何防範化解由財政赤字引伸的經濟的金融風險放在第一位考慮,這就意味着3%的財政赤字控制線今年和明年都不會被突破。

  五個新視角觀察經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中國經濟進入發展的新時代,中國正在由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盛來運強調,這不僅僅是今后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歷史方位,實際上也是對今后的經濟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因此對中國的經濟觀測也要變,需要有新的視角。

  首先,要作出的改變是淡化GDP增速。其次,更加重視調結構、轉方式,因為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最重要的歷史使命,就是要改變過去的路徑依賴。第三,要更加重視創新和新動能的培育。只有創新才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才能盡可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最終實現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第四,要更加重視民生事業的發展。經濟發展最終的目的是滿足人民消費的需要,所以要更加關注於民生相關的指標,比如就業、收入等。第五,更加重視環境保護和環境品質的改善。

  「這五個方面是我們在新的階段要觀察中國經濟必須高度重視的新的視角,也是高質量發展對於我們提出的一個新的要求,」盛來運說,有新的視角,這樣才能準確客觀地全面地感受到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溫度和高度。他認為,用新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化較好,經濟結構調整成績斐然,預計今年將首次迎來年度增速提升。

  盛來運說,剛剛閉幕的經濟工作會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按照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要求,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建立相應的評價體系、標準體系和統計體系。

  明年四大領域「嚴」字當頭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昨日向本報記者表示,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透露的信息不代表「去槓桿」、房地產稅等政策方向發生轉變,依然是明年經濟工作的內容。他指出,2018年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元年,金融監管、地方債管控、房地產調控和環保政策上都是「嚴」字當頭,因此經濟增長速度也會相應放緩,但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拉動作用、國內消費增長穩定的情况下,相信不會發生太大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

  短期內仍嚴控房地產

  分析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未就房地產稅、「去槓桿」等作詳細闡述。祝寶良昨日出席「國是論壇2017年會」時回應稱,這不是明年經濟工作轉變的信號,會議有「三去一補一降」、「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等內容,特別是中央已經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房地產稅肯定會納入立法進程,至於何時立法應該是全國人大負責研究制訂。

  祝寶良坦言,中國房地產確實存在泡沫,處在漲跌都不行的尷尬局面。但他強調,除了繼續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外,短期內房地產一定也會嚴加調控。「房地產的銷售跟房地產的價格、房地產的投資增長速度都會緩慢地回落。」

  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明年應該是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元年。」祝寶良在會上指出,按照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思路,中國明年會采取金融嚴監管、地方債嚴管控、房地產嚴調控和環保嚴執行來發展經濟。他表示,在此政策趨勢下明年經濟增長速度應該會有所放緩,但不會出現嚴重的問題。

  祝寶良解釋說,短期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依然有效,投資雖會放緩,但是消費增長較為穩定。「現在市場基本預測在6.4%至6.7%之間。」他說,中國會在提高經濟質量上做更多工作,但是發展的核心仍要放在「改革」兩字上,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招。

  四大因素撐經濟向好

  祝寶良認為,中國經濟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局面有多種因素共同推動。一是2015年采取了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當然也帶來了后遺症;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過剩產能帶來價格回升,穩定了GDP和槓桿率;三是發展新動能,通過「放管服」和「雙創」,新動能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已經達到15%,而且每年提高2%;其四是世界經濟復蘇,提振了中國外貿出口,對GDP直接產生了0.6%的貢獻。

  祝寶良強調說,以上總結的經驗都表明中國經濟發展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環境、紮實推進的改革和關鍵的財政、貨幣政策。他表示,具體在宏觀調控政策上作出哪些改進,2018年將是一個起始點。

  內地企業非稅負擔重

  美國稅改議案塵埃落定,中國企業明年或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專家認為,中國企業名義稅率并不重,但是非稅負的負擔沉重,營商環境仍大有改善空間,應該加快關鍵要素領域的改革以應對冲擊。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在土地市場、降低壟斷帶來的生產和運營成本、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等作出了部署來推動經濟改革。

  實際稅率較名義稅率低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認為,中國企業的名義稅率是25%,但實際很多企業都是按照12.5%減半徵收,跟美國相比本來就要低一些。「當然可以減一點,5%也就是3000億,這個數字并不大。」他指,減稅降費主要還是「一攬子」的問題,包括在房地產稅未出台的情况下,減稅將直接面對稅源問題。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分析說,中國企業所得稅本就低於美國,立刻着手降低名義稅率的信號并不大,「應對稅收的冲擊最大的措施就是加快關鍵領域改革。」必須要深化重點領域的改革,真正為市場主體創造一個有利於從數量上來講向高質量增長,讓市場更好發揮決定性作用的環境。「我們看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一些關鍵領域來推動經濟改革。」徐忠表示,關鍵改革包括土地市場、國企壟斷帶來的生產和運營成本偏高及過度追求GDP等問題。他坦言,如果把賣地收入作為稅負的話,中國企業稅負成本確實很高,高地價增加企業用地成本,高房價又推高企業用工成本。此外,會議還要求國企改革降低要素成本價格。「可以看出這次會議是導向性的,實際從企業成本角度上做了很多工作。」

  仍須改善營商環境

  徐忠認為,讓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有兩點核心指標:外商直接投資、民間投資。現時,中國企業名義稅率不高,但是要素成本偏高,非稅負的負擔很重,營商環境不佳。

  徐忠直言,中國營商環境在全球僅排第78位,最近幾年一直在這個位置徘徊,與大國地位不相稱。金融獲得信貸方面尽管排在68位,但是金融很多問題在其他排名中反映出來,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產、金融體系內部并沒有形成良性回圈。

  中國幣策調整有空間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學者認為,在美國加息的情况下,中國的貨幣政策仍然有相當空間,宏觀審慎監管和貨幣政策可以相互配合,一個關注價格穩定,一個關注金融穩定,貨幣政策短期要保持宏觀經濟穩定,長期保持金融穩定。

  有論者指出,在美國加息影響下,中國的貨幣政策面臨挑戰加大。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表示,中國貨幣政策不會越來越難調整,仍然有很多空間操作,比如可以減低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說難的話,是不要把槓桿率太快加上去了,降槓桿也不是降沒了。」

  「貨幣政策不可能擴張,千辦法萬辦法,千招萬招沒有控制貨幣增長這一招,否則金融風險是防不住的。」祝寶良表示,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配合,防止短期內出現引發金融危機的流動性風險。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宗良。

  防信貸驅動型泡沫關鍵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表示,從美日實行非常規貨幣政策的經驗看,量化寬松在短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無法修復危機對潜在增長水平的影響,所以防止信貸驅動型的泡沫是關鍵。他說,十九大已經提出了「雙支柱」的宏觀金融調控政策,一方面傳統的貨幣政策依然以價格穩定,經濟增長為目標;另一方面,由於要防止信貸驅動型的泡沫,需要由宏觀審慎來關注金融穩定。

  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宗良表示,「雙支柱」短期內要讓貨幣政策發揮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效應,長遠來看要保持金融穩定,即防止發生金融危機和大的經濟波動。

[责任编辑:郑婵娟]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