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瀚海凌云意 心清气自华——访书法篆刻大家徐子屏

2017-12-26
来源:香港商报网

  徐子屏先生在创作

  最初知道徐子屏先生,是某次在欣赏深圳书画艺术学院的一本书画集时,有一幅平和静气的书法条幅作品深深吸引了我。从那时起,我就开始留意这位端庄大气、谦逊守信的书者了。

  翻开叶选平题写书名的《徐子屏书法篆刻选》一书,只见巴金、曹禺、陈香梅、马英九等名人的印章赫然在列,可见他平日下了很多苦功夫。

  师承名家自砥磨

  1948年出生于书画世家的徐子屏先生祖籍浙江镇海,其书屋名"静远草堂",即由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周谷城先生所题写。

  徐子屏自幼酷爱绘画、书法,师从沈尹默、任政、钱君匋、刘友石等著名书法家、篆刻家,经年研习工篆、隶、行、楷,书作劲逸清隽,韵味绵长。众先生的耳提面命给徐子屏先生的书画功底打下了很深的基础,而他也乐在其中。

  先生们平日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书法篆刻艺术,在自然的氛围中,徐子屏坚定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决心。学成之后,他有幸投身到火热的特区建设工作中,1984年自上海迁居深圳,历任深圳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主任、深圳市招生考试办公室副主任、深圳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调研员,一边参与创建深圳书画艺术学院(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分校),配合当时的市委常委刘波等谋划学院蓝图,与周治渭、张云生、戴培仁、李文秀、刘克刚等同道,开始教书育人的重任,精心辅导、培训早期的书画爱好者。当时的徐子屏先生尚属年轻,但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建校十周年的评比中,便已被评为该校优秀教师。2003年,他荣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观于海者难为水

  遍采精奇觅新意

  为了实现艺术追求,当时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徐子屏除了要干好自考、成人教育等本职工作外,还亲自担任授课老师,同时进行自己钟爱的艺术创作。他经常是"天才蒙蒙亮,披衣即起,端坐案台前"。现在回头想,"当时蛮拼的"。

  初到深圳之时,他仍然以模仿诸位授业先生的作品为主,虽然辛苦创作,但书法、篆刻作品经常缺乏新意,依旧可以看出师承的痕迹。徐子屏回忆,当时身边的师友固然会觉得他的作品精妙,但市面上仿吴昌硕"美意延年"等作品的人太多,倘若自己刻的也是"美意延年",没有多少创新和改变,对于确立自己的个人风格,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由此,他决定转益多师,多临摹非师承关系老师的书法作品。

  此后,他遍临历代名碑法帖,远涉百家,诸如"二王"颜欧、褚虞赵董,乃至黄道周、傅山、王铎的作品,无不悉心追摩,旷日以持;以"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之精神,注重对封泥、瓦当、砖刻、古玺的探求和学习。随着临帖数量日益增多,徐子屏渐渐发现,自己的艺术道路宽广了很多,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比如,他多次听到别人赞扬李泽厚写的《美的历程》,在认真翻阅后,他也真心认可文章所介绍的古代艺术,包括雕塑、绘画等,都很大气、厚重、古拙,而这些美学理论又内化为他如饥似渴的艺术养分,成为他艺术道路上孜孜以求的突破点之一。

  自此,他的边款不至于是穷款,同样的书法题写内容,他可以用几种字体分别表达、阐释,"有二王之美、米元章之拙、王铎之劲、吴昌硕之趣",达到自身创作的一个新境界。

  对联:道德为原本 知识极诚明

  德艺双馨树清流

  徐先生性格温文尔雅,上海男人身上的绅士风度、"乖男人"脾气在他身上是比较典型的。在认识徐先生的4年里,如果是小聚,他经常选在不显眼的位置坐,不与人争高低。约好的时间,他经常是第一个到,会比预定时间稍早。"闲坐莫论人非",每次,席中他经常是静听,含笑不语,几乎从不臧否艺坛。对于自己最擅长的篆刻,徐先生也从不自夸。

  本来,徐先生篆刻出道很早,曾是深圳印社的掌门人,是深圳印社副会长兼秘书长。其篆刻作品工稳清健、风味醇雅,曾入选西泠印社"首届全国篆刻作品评展"、"全国印社篆刻联展"、"首届海内外中国书画篆刻大赛"等。著名书法家沙雁先生尊其"篆刻乃其所长,字字合乎源流,笔笔定有出处"。作为中国书画印研究院常务理事、深圳市原创艺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深圳市篆刻研究会副会长,他是深圳书画印事业的开拓者与创建者,亲历了其栉风沐雨的成长历史。他用刻刀记录了特区筚路蓝缕的发展岁月,又为特区艺术事业的薪火相传鞠躬尽瘁。

  隶书:美意延年

  回首过往几十年岁月,他希望深圳印坛不忘初心,多搞活动;正本清源,抱朴守真,不失书道严谨。其拳拳热心,健笔凌云意纵横,横刀向石自平和,感动座中人。 (作者:何所似沙鸥)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