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外围展——“城中村里无新事”

2017-12-29
来源:香港商报网

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外围展。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王晓蕾报道:2017深港双城双年展外围展日前在西丽计划开幕,由黄诗云、谢琼枝策展。本次展览将珠三角地区以及内地大城市中的城中村,与香港的九龙城寨、海外众多发达城市中的唐人街社区一并,看作是传统的中国/华人社群在面临城市化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的适应策略。该展览将持续至2018年1月25日。

  据悉,“城中村里无新事”主题最初的诞生,是希望指出城市规划者对于城中村讨论背后所蕴含的理性主义与现代主义的自负与傲慢,希望唤醒各个阶层的人,尤其是身居底层的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原本由建筑师/精英知识分子所垄断的城市实践中来,以城中村作为一种社区实践,反击意识和经验的都市化、城市的中产阶级化,扭转现代性的偏执和大城市崇拜的惯性,并且提示他们——人民,需要多元混杂的丰富世界。

  这种社群组织形式,在狭小逼仄的空间,有限的资源条件情况下所显示出来的包容性,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维系状态,充分激发个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所修筑的廉租房、贫民安置社区(如香港的天水围、法国各地的集体式住宅等)中的居民境遇及社区本身的废弛形成相应比较。由此发问造成两种不同类型的贫民社区差异的内在原因。

  城中村的居民们在围筑自己的家园的同时,也是在发明和创造一片社区,它是无法预测、难以描述的复杂功能综合体。而城市规划者怀以极大的热情与关怀,为底层人精心设计规划社区,习惯性地预测推演,甚至引导社区发展的一个或数个可能性。而在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指引下,精英知识分子/城市规划者为底层人所提供的帮助仅限于生存层面,而忽略其作为复杂的,有所层次需求的个体。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所设计出来的贫民社区,形成一套隐形的居住制度,规定且限制了居住者的生活空间和形态,更间接地限制,乃至夺走了底层人民的个体活力和创造力。

[责任编辑:吴梓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