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大代表、汕尾市长杨绪松。
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汕尾代表团分组会议现场。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余丽龄报道:广东省人大代表、汕尾市长杨绪松在媒体开放日接受新闻记者提问环节时表示,“去年9月份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进行调整,确立由深圳全面主导、汕尾积极配合的合作格局,体制机制优化实现重大突破。汕尾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体制机制调整也进入‘过渡期’。目前,合作区体制机制调整工作正在有序加快推进中,对汕尾来说,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力配合好深圳做好过渡期管理工作,加强严管严控,履行好社会事务管理、查违控违、安全生产等职责。”
杨绪松介绍,目前深汕合作区正结合发展定位、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变化,主动学习借鉴发达地区城市规划建设先进经验,重新调整规划布局,按高标准的要求加快规划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速产城融合进程,努力实现主导产业选择、城市形态谋划、功能空间上的良性互动,加速与深圳一体化发展。通过优化组团设置、合理布局产业,推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专业特色突出、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集群;通过改善交通状况,加强合作区与深圳的快速联通,形成半小时生活圈;充分利用“山、海、湖、河、泉”资源,构建“融山汇河,一海多廊”的城市生态格局;要打造先进制造集聚区、新兴海港商贸集聚区、滨海生态旅游区,加快建设美丽滨海特别新城;要积极拓展深圳发展空间、纾解城市功能,建设好深圳飞地,引领粤东振兴发展,为全国全省的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新贡献。
利用辐射带动作用 推进深汕一体化进程
他说“我们对合作区的发展充满信心,从汕尾来讲,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利用好合作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深汕一体化进程。同时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契机,加紧谋划粤东振兴协调发展战略部署,借力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推动深圳先进产业生产环节、生产基地布局汕尾,打造珠江东岸产业转移主承接区,打造宜居宜业滨海城市。一是交通一体化。努力缩短汕尾与珠三角核心城市的距离,推进“两网一港一枢纽”(公路网、铁路网、港口群和客运枢纽)与珠三角无缝对接。厦深铁路深圳至汕尾城际捷运去年1月份开通,深圳东进、汕尾西融可以说实现了无缝对接。广汕高铁已于去年动工建设,汕汕高铁也将在今年启动建设,深圳到汕尾的高铁也正在谋划中。二是产业一体化。通过与深圳的产业共建推动珠三角优势产业、优质企业把生产环节布局汕尾,与深圳等珠三角城市形成产业协作体系。三是政策一体化。对标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地区,营造富有弹性的制度环境,强化行政审批、企业资质等的政策协同,推动市场准入政策、市场执法标准、市场法治环境、产业扶持政策和产业服务平台实现基本统一,促进人力、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无障碍流动。四是公共服务一体化。通过合作共建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共同推进区域社会治理,优化城市环境,建设高水平的城乡宜居环境。”
记者注意到,2017年,汕尾在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共建工作推进、城市功能品质显著增强、改革开放活力有效释放、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社会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圳对口帮扶力度持续加大等方面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