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補選結果的四大意義

2018-03-15
来源:香港商報

   何子文

  建制派首次在補選中獲勝,在一對一的對決中實現了「零和突破」,打出了漂亮一仗。綜合而言,這場補選有四大意義。

  打破黃金定律

  一是說明所謂立法會選舉的「黃金定律」正隨時勢而轉變。回歸後的歷次立法會選舉,坊間逐漸總結出所謂「6比4」「黃金定律」,以此顯示兩者的基本盤。然而,有關比率在上屆已跌至「5.5比4.5」,這次補選,反對派在3個地方選區的整體得票率大跌至47.4%,建制派則上升至43.2%,差距大幅收窄至4%,所謂「6比4」或「5.5比4.5」的「黃金定律」已經不存在。隨社情民意的轉變,隨反對派的倒行逆施,彼此實力消長已出現變化,將來各界分析選情時,已不必執於所謂「黃金定律」。

  二是反對派近年逆民意而行,引起愈來愈多市民的唾棄。這次補選建制派取得佳績,固然與團結一心、精密部署以及為市民做實事的表現有關,但同時,亦與反對派大量失票有直接關係。在三個選區中,反對派候選人「失票」以萬計,當中固然有「自決派」杯葛投票,但更重要是反對派近年在立法會「拉布」、挑動政治風波、阻撓政府施政等行徑令市民煩厭,中間市民紛紛以手上一票表達不滿,或寧願不投票,導致反對派得票大跌。

  務實政治抬頭

  三是反映DQ得到市民接受,在立法會宣誓搞事不得人心。氣勢淩人的姚松炎,在九龍西被鄭泳舜擊敗。事後反對派急急為其敗選找「代罪羊」,指責民協、「青年新政」等助選不力,或指姚松炎的選舉策略出錯。其實,姚松炎之敗很大程度在於其作為惹起市民反感。他是三名反對派候選人唯一一名被DQ者,因而大打「反DQ」牌,擺出受害人姿態,結果卻弄巧成拙,得不到同情之餘,更引起市民反感,最終落敗收場。這正從側面反映當日果斷依法DQ違法宣誓者,是合適的做法。

  四是反映務實政治抬頭。鄭泳舜之勝與姚松炎之敗,一個原因在於鄭做實事,有多年地區工作經驗,建制派的民生工作紮實有效,相反姚松炎及反對派政客卻以政治掛帥,疏於地區工作,沒有政績,整個選舉工程根本建築在浮沙之上。這樣的地區工作怎可能得到市民認同?反對派在地區直選大量失票,正正反映務實政治的抬頭,市民一方面希望議員多做實事,重視經濟民生,另一方面對於政治炒作、政治攻訐愈益反感,靠政治吃飯的反對派候選人自然首當其衝。可以說,這次補選務實政治完全壓過泛政治化。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反對派如果繼續以往的泛政治化炒作,一味挑動風波,製造政治衝突,已經不合時宜,也不可能得到市民支持,這次補選正是一個警號。反對派輸在倒行逆施,不得人心,而不是什麼策略出錯,應該認真反省,否則下次只會輸得更慘。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