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署长唐嘉鴻昨午带传媒参观活化后的啟德河。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潘仲男報道:3月將過,雨季很快便會來臨。渠務署昨指,啟德河改善工程(黃大仙段)會於下月完成,能夠紓緩黃大仙及新蒲崗一帶的水浸風險,屆時更可抵御200年一遇的暴雨。另一方面,署方今年內將展開一項全港性的地下雨水及污水渠修復工程,包括修復約41公里的雨水渠及75公里的污水渠。
明渠具活化潜力
啟德河過去被稱為啟德明渠,總長度約2.4公里,是東九龍其中一條主要排洪渠道,改善工程自2011年10月起分階段展開,黃大仙區內共1.1公里由渠務署負責。渠務署署長唐嘉鴻昨提到,2008年一場黑色暴雨令整條彩虹道水浸,於是2010年開始與公眾討論防洪措施。他講述,除了挖深河床,黃大仙警署至東泰里的彩虹道地底建造了一條長400米的箱形暗渠,工程完成后啟德河的防洪能力提升達1至1.5倍,像2015年時黑雨導致的水浸情况相信不會再出現。
啟德河改善工程另一特色是加入綠化生態元素。唐嘉鴻表示,現時河的兩岸種植了簕杜鵑,河畔又設有水生種植場地,同時亦有導流石令環境更適合魚兒栖息,優化區內景觀,為市民提供一個「親水」的機會。不過,唐同時指出,由於啟德河主要功能仍屬排洪,市民不能進入河畔範圍,署方會在河岸設4個觀景點供市民欣賞景色。他又說,經渠務署初步研究,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屯門河中游及佐敦谷明渠等也具活化潜力,將爭取於明年立項,期望在立項后5年內施工。
全港水浸黑點減至6個
渠務署現時管理的污水及雨水渠有逾四成已使用了30年以上,地下管道老化及損耗或會引致塌陷、對交通、環境及公眾安全帶來影響。唐嘉鴻表示署方自去年起開展了修復渠道計劃,并會於數年內分階段規劃及推展高風險渠管的勘查及修復工程。而九龍、沙田及西貢的污水干渠修復工程計劃已於今年1月動工,并預計於2022年完成。渠務署并預計未來15年每年推展相關工程平均開支約為5億至6億元。
另外,據渠務署的資料顯示,今年再剔除大埔洞梓路一個水浸黑點,令全港水浸黑點減至6個,當中大埔汀角路及灣仔摩理臣山道與立德里交界兩個黑點已完成改善工程,按程序監察2至3年若再沒有水浸,便會剔除不再是水浸黑點。至於餘下4個黑點包括大埔林村谷盆地、元朗新田石湖圍、南區薄扶林村及尖沙咀漆咸道南,現時則已完成了第一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