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昆
美國公布了據「301調查」的中國產品徵收關稅清單,涉及1300多項產品總值約500億美元,關稅為25%。中國迅即作出還擊,公布了等值的14大類100多項產品報復清單。中美貿易摩擦全面升溫並進入亮劍階段,會否真正打起貿易戰尚難確定,但其影響及衝擊則不容低估。
中美已就鋼鋁產品打起了貿易戰:美國向多國入口徵收關稅後,中國因未得暫免公布了30億美元的報復清單,首批約10億美元已於日前實施,次批約20億美元將在稍後作出決定。但這只是頭盤,主菜是規模大得多的「301調查」。這不單是中美間前所未有的貿易大戰,在二戰後國際貿易史中亦十分罕有。當全球頭兩位經濟體打起來,其震蕩可想而知,世界經貿秩序將遭嚴重擾亂。
美恐霸主地位不保
美國清單主要是醫療用品、合金及內容廣泛的機電產品,原先有人預計會涵蓋的衣物等輕工消費品卻未包括在內。除了醫療用品及消費電子等較高端消費品外,最大量的是多種資本貨品。中國清單則主要是農產、化工、汽車及飛機等幾大類別。中美清單均反映了雙方的貿易逆差結構。據美方資料,美國對華逆差最大來源是包括電腦電子及機械的機電產品,去年貢獻逾2700億美元。其次是服裝家具皮革塑料及紡織等輕工消費品,合共近1000億美元,還有金屬製品約200億美元。所以美方主要打擊對象是機電產品。中國對美逆差則大部分來自農作物、油氣、礦產、林產及廢料等產品,去年約有300億美元,還有運輸設備(主要是汽車飛機)約100億美元,所以主要打擊農產及運輸設備。
上述兩國的逆差結構反映了典型的發達國及發展中國家間的互補型貿易,只是角色出現錯配:中國出口以製造品(尤其較高端的機電產品)為主似個發達國,而美國以原產品為主似個發展中國家。錯配在美國清單中更為明顯,當中包含了高新科技和高科技含量產品,如核子反應堆,各種發電及船舶、飛機用的動力機器及部件,數控機床、半導體、電子電器零部件、各種工業專用機器、精密儀器(如雷達、無線電設備等)及高端醫療儀器(如核磁成像設備等)。這令筆者在詳看清單後十分驚喜:原來有這麼多中國高端製造品打入了美國市場。由於美國號稱首席科技大國和製造業強國,這便殊不簡單。清單顯示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及製造業實力評價甚高,高到深感威脅怕領先地位被奪走。美國對此也直言不諱:清單的主要目的是對抗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升級換代計劃。在美國眼內,中國已不再是基於低端勞動密集加工業的「血汗工廠」,而是擁有技術及資本密集以至智造型工業的強勁對手。要對中國產品採取重手保護措施,也顯示美國的信心已經動搖,深恐「一哥」霸主地位不保而要背水一戰。
美將弄巧反拙
然而,美國的部署只是徒勞,甚至會弄巧反拙。首先,中國的科技及製造業發展動力十足,不是美國所能遏制者。美國早已對中國實行嚴密技術封鎖,但封得越死的領域每每中國成就最好,甚至落後變領先,自主創新能力也最強。清單最多只能將中國排斥於美國3億人的市場外,但中國有13億餘的本國市場和更廣闊的新興市場。其次,清單未必能對美國產業起到預期的保護作用,替代中國入口的也可能是歐洲、日本等其他發達國產品。再次,清單會「殺錯良民」,打擊了在華投資的外資包括美國企業。何況許多美國企業已在華設立了科研中心,許多美國投資者包括風險基金支持了中國的創科活動。最後也最慘的是打了自己。限制醫療用品及消費電子將推高美國民眾的相關開支,並降低了實際購買力。限制資本貨品的影響更廣泛,清單涉及發電機、鑽井平台、推土機等建築機械、運輸設備及其發動機、洗碗機、售貨機和印刷、家具、紡織製衣、木工、玻璃、塑料、橡膠等等工業專用機器,將推高電力、油氣、農業、礦山、建造及各種相關製造業、服務業的成本,令所有相關產品的價格上升。這種負實際關稅效應將令美國整體經濟效率及競爭力下降,引發供給側條件惡化。此外,需求也因實際購買力下降而惡化。同時,生產及生活將出現成本推動型通脹,利率隨之上調。這又將與貶值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寬鬆貨幣政策復常和特朗普預算令財赤大升等多種壓力重疊,令利率升壓更大。美國經濟及資產市場的前景能怎樣?
顯然,只要中國奉陪到底堅持下去,便有好戲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