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安生
2018年4月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最新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報價6.3114,下調188個基點,這也是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連續第三日調低。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資料顯示,自2018年4月2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升破6.28關口,到6.2764,人民幣開始由升值轉為貶值,持續1個星期中間價變到6.3114。人民幣匯率出現的上述變化正值中美發生劇烈貿易摩擦之時,因此有市場分析人士判斷,中國正在考慮使用人民幣貶值來應對當前與美國的貿易爭端。
的確,如果通過一定幅度的人民幣貶值,那麼,在美元匯率不變的情況下,美國進口中國的商品會變得更加便宜,因此,將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抵銷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所提高的關稅。但是,如果簡單認為中國將被迫通過人民幣貶值的辦法來應對中美貿易摩擦,那未免太低估中國的經濟實力和對抗貿易摩擦的戰略了。
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從購買力評價標準測算,中國經濟規模實際上已經超越美國,憑藉中國的經濟實力以及旺盛的內部需求,加之中國持有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還是美國的最大債主,中國有足夠多的辦法對付美國挑起的貿易戰,而完全用不通過人民幣貶值來對抗。
輿論誇大中美貿易摩擦
譬如,根據測算,2017年中國內部市場需求規模接近7萬億美元,與美國市場規模大體相當,更值得關注和重視的是,中國的內需市場正在全面啟動,後續發展潛力不可限量,而美國的市場需求處於停滯狀態,發展空間十分有限。正如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前幾年所預言的那樣,在未來十二、三年裏,中國的市場規模將有可能數倍於美國市場。
目前中美貿易戰的規模只有600億美元,顯然,600億在6萬多億面前只有不到1%,很容易通過擴大內部需求消化於無形。而依據中國目前的內部市場增長情況來看,每年新增的市場需求遠遠不止600億美元。因此,中美貿易戰爭實際上對中國經濟幾乎沒有影響,只是輿論炒作把影響誇大了。
如果因為眼前的中美貿易摩擦而祭出人民幣貶值的措施,那絕對是下下之策。因為人民幣正處於國際化的進程當中,而人民幣國際化是大戰略,是事關中國經濟前途與命運的大事。
勿以人幣貶值應對貿易摩擦
如果要確保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順利推進,就必須確保人民幣匯率的長期相對穩定,讓國際投資者真真切切地看到人民幣的匯率即使出現貶值,也屬於正常的市場波動,而非處於不可控狀態。如果人民幣匯率經常大起大落,一有風吹草動就貶值或者升值,那麼,就很難贏得國際金融市場的信任,國際投資者就會失去對人民幣前景的信心。也就是說,為了眼前的所謂貿易戰使用人民幣貶值的手段來應對不僅大可不必,而且得不償失。
從包括美元、歐元等國際化貨幣來看,人民幣最終要成為國際化貨幣,必須首先經歷市場化的考驗,即必須根據中國經濟的表現,國際金融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和國際貨幣之間的價格比較,在不斷的升值與貶值波動之中,尋求人民幣匯率的動態平衡點,亦即人們常說的人民幣價格形成機制。
長期單邊升值引發熱錢套利
從2005年至2013年的8年多時間裏,由於人民幣基本處於單邊升值的格局既不能形成人民幣匯價機制,更不可能讓人民幣真正接受市場的考驗,長期單邊升值不僅引發了國際熱錢的套利行為,同時,也為人民幣國際化積累了越來越大的風險。
因此,人民幣需要在中國經濟基調良好的背景下,主動波動起來,至於升值抑或貶值及其幅度的高低,一方面要看市場的承受力,另一方面還要取決於內地金融監管當局的風險控制能力。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從2014年開始人民幣匯率便開始主動波動起來,按照市場規律,今後人民幣波動將是常態。眼下出現的人民幣小幅貶值是十分正常的市場波動,不管有沒有貿易戰都會出現這種正常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