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拓地討論不能自我設限

2018-04-14
来源:香港商報

  方想

  港人飽受住屋問題的煎熬有多嚴重,已經毋須多言,否則香港不會連續8年被評為全球最難負擔樓價的地區,市民要不吃不喝逾19年才能置業。解決住屋問題當然要覓地,特首林鄭月娥委任專責小組,全面檢視土地供應的選項,希望能夠凝聚社會共識,開拓土地。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公眾諮詢未開始,已有團體陸續出來發表意見,然而很多討論中的方案是「有你冇我」,例如有團體堅持先解決粉嶺高球場,再討論其他用地,又或是表明拓地須「先棕(地)後填(海)」等等。可以預料,若大家都以這種自設前提的心態進行討論,所謂覓地建屋,很可能一事無成。

  應多管齊下

  香港土地短缺嚴重,導致樓價居高不下,置業困難。房住戶長年上樓不成,每天捱貴租,且居住環境惡劣。發展商推售的樓盤沒有最細,只有更細,且所費不菲,最貴納米樓西營盤呎價近4萬,售價以數百萬元計,而實際支出與生活質素卻不成比例。高樓價不但影響個人及家庭住屋需求與質素,更影響營商環境,窒礙經濟發展。此外,增加社區設施、興建公立醫院、安老宿舍等等,處處都需要土地。可以說,所有港人都因土地供應不足而身受其害。

  與之相對應的是,政府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維持46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六比四,不過已掌握的土地全部順利建屋,亦只能興建23.7萬個公營單位,仍有4.3萬個公營單位未尋到土地,政府想方設法增加的土地供應,遠遠落後於社會需求,其他經濟用地的供應也不容樂觀。

  本港不但缺少住宅樓宇,也缺少商業樓宇,缺少公共休憩場地,土地缺口之大,到了驚人的地步。土地發展不是先A後B的問題,而是A和B全要的問題。無論是新界棕地、維港以外填海、郊野公園邊陲,還是發展新市鎮、市區重建、收回粉嶺高球場等,只要確定方案可行,社會取得最大公約數,拓地工作就應全面展開,例如公眾若對填海及開發郊野公園邊陲都達成共識,則相關的發展工作完全可以同時進行,多管齊下,又豈能自我設限,「有你冇我」呢?

  不是有你冇我

  近年,在各個討論土地開發和使用場合,一些人喜歡「預設前提」。就拿粉嶺高球場來說,好似變成土地發展的前提條件,動輒被人拿來說事,更形成一種話語模式:要發展XXX,為什麼不先發展粉嶺高球場?事實上,粉嶺高球場是否一定要用來建屋,可以探討,但將之與其他的拓地方式進行綑綁,硬要混為一談,則是在人為設置障礙。延續下去,不同的持份者都可以提出「要發展XXX,為什麼不先發展新界棕地/市區重建/開發綠化地帶……」,各方為自己的利益或意念訴求,推來推去,結果就是無限迴圈。

  若各家自掃門前雪,甚至以情緒和民粹來討論如何拓地的問題,想要達成基本共識是萬分艱難,只會令地荒樓荒持續,下一代發展也會更為困難。要解房屋困局,不應對土地供應的討論自我設限。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