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消息稱,鐵礦石期貨將於5月4日實施引入境外交易者業務,此舉標志著以中國鐵礦石期貨市場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定價模式即將開啟!澳洲對中國鐵礦石進口“漫天要價”的曆史也將就此終結!
昨日,全球礦業巨頭澳大利亞力拓公布了2018年第一季度生產業績。第一季度,力拓最大資產皮爾巴拉鐵礦石發運量達8030萬噸,同比增長5%;產量為8310萬噸,同比增長8%。鐵礦石、鋁、銅作為力拓三大收入來源,鐵礦石已占到去年營收總額的43.6%,盈利能力穩居各板塊第一。而且在今年三月份,力拓接連剝離旗下三處煤礦資產,徹底退出煤炭行業,轉而將資金投向回報率更高的鐵礦石、銅等大宗商品行業。
據澳大利亞資源和能源經濟局(BREE)最新報告預測,在澳大利亞和巴西鐵礦石產量增長推動下,短期內全球鐵礦石貿易量將持續增長,2018年將達到16.26億噸,較2016年增長4.6%,2019年將達到16.44億噸,增長1.2%。報告中提到,澳大利亞占全球鐵礦石份額將從2017年的53%上升至2023年的54%,而巴西則從25%升至26%。對於澳大利亞來講,單是鐵礦石這一產業就占了其國家GDP的7%,行業利潤不可謂不豐盛!
然而,在鐵礦石行業高利潤的背後實則是澳大利亞幾大巨頭礦企業對世界鐵礦石的“高價壟斷”!中鋼協副會長遲京東日前表示,鐵礦石供應商中淡水河穀、必和必拓、FMG和力拓這四大礦山高度壟斷,導致市場地位不對等。而現在作為長協礦定價依據的“普氏指數”就是這幾大礦業巨頭“壟斷”產生的結果。由於當時中國在世界市場上未有權威性、指導性的鐵礦石指數定價來做參照,以至於國內鋼企無奈之下接受了被壟斷的“普氏定價”。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作為澳大利亞鐵礦石的最大買家,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進口鐵礦石10.75億噸。中國鋼企使用的鐵礦石90%都是進口礦,其中70%是長協礦,而長協礦中的68%都來源於澳大利亞!
“普氏定價”一家獨大且弊端叢生!其最大的弊端在於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它通過電話詢問等方式向數十家較為活躍的鐵礦企業詢價且所謂的“價”也並非實際成交價,而僅是企業的定價意向。“普氏定價”存在的這些缺陷,使中國鋼企的利益蒙受了巨大損失!
今日智庫認為,在澳大利亞礦業巨頭正准備向鐵礦石行業縱深之際,證監會將鐵礦石期貨推行國際化運營這一舉措,非常及時而且非常必要!中國鐵礦石進口量之大,對外依存度之高,通過引入境外交易者,將鐵礦石期貨市場國際化:
一是有助於擴大我國鐵礦石期貨的國際影響力,從而有利於爭奪鐵礦石的定價權,構築以中國鐵礦石期貨市場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定價模式,打破世界礦業巨頭對鐵礦石價格的壟斷。
二是有利於避免我國鋼鐵產業因外部成本的大幅波動而帶來的經營風險,進一步增強我國鋼鐵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三是有利於維護在供給側改革過程中鋼鐵行業在“去產能”及取締“地條鋼”方面取得豐碩成果,促進我國鋼鐵行業更好更高質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