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Pablo Saz Parkinson博士正在分析数据
【香港商報网訊】日前中國科學院宣布,通過坐落貴州、被譽為「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首次發現一顆毫秒脈冲星。原來此項目是FAST、美國太空總署費米伽馬射線衛星大視場望遠鏡(簡稱Fermi-LAT)及港大物理系及太空研究實驗室三方簽訂備忘錄的合作研究項目。本港在是次新發現也有一份主要功勞。
港大負責复雜運算及分析
今次新發現的脈冲星(編號PSR J0318+0253),經認證后獲確認為自轉周期5.2毫秒、年齡約50億年的星體、距離地球約4000光年的毫秒脈冲星。
國際脈冲星計時陣(International Pulsar Timing Array,簡稱IPTA)以時序方式記錄了全球以不同望遠鏡所觀測的毫秒脈冲星,新發現的毫秒脈冲星將被納入資料庫。
FAST於2016年9月首開始初期科學觀測,是目前全球最大、最靈敏的同類型望遠鏡,雖然仍在調試階段,已取得今次重大的成果,展示出其成為世界一流射電天文望遠鏡的潜力,日后為國際低頻引力波探測作出實質貢獻。
香港大學Pablo Saz Parkinson博士負責根據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最新收集的能量數據,進行复雜的機器運算及分析,從而收窄脈冲星的潜在分布範圍,制定一張預測脈冲星所在地的排名表供FAST觀測。FAST新發現的毫秒脈冲星,正是這次國際合作首批數據中所得的成果。
為往后工作注下強心針
Saz Parkinson對今次發現感到十分鼓舞,他說:「在太空中尋找毫秒脈冲星是極其艱巨的任務。除了與其快速周期相關的計算挑戰之外,毫秒脈冲星於天空中各物質位數相同的地方分布非常廣泛,有別於一般脈冲星多沿着『銀河面』散布。大家對此成果感到非常興奮,為往后工作注下了一支強心針,我們期待有更多新發現。」
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總監Quentin Parker教授對發現表示欣喜:「今次只是一個開始,期望港大太空物理研究人員能藉此機會,開通和內地國家天文台的合作關系,將來有更多機會使用FAST作更多前沿的探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