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港人盼享國民待遇

2018-05-09
来源:香港商報

  32位立法會議員走訪大灣區五個城市之後,反應相當正面,不管是建制派還是「泛民」議員,都表示感受到內地城市近年的高速發展,明白到香港不能再蹉跎歲月,必須積極參與,配合國家政策,融入大灣區,善用「一國兩制」優勢,才不會被邊緣化。

  親疏有別不合理

  論硬件,粵港澳大灣區絕不遜於紐約灣區、三藩市灣區和東京灣區,但由於香港與澳門是特別行政區,不少政策待遇與內地有分別,成為大灣區能否融合發展的關鍵。

  其中「國民待遇」問題,更一直以來都是港人在內地求學、就業、投資及定居的長期訴求。在十九大報告中,中央明確提出了「制定完善便利香港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總理李克強在記者會亦親口透露,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正在制定過程中,大灣區發展堅持「一國兩制」方針,會逐步讓港澳居民享有國民待遇。

  現時,由於未能享有國民待遇,港人目前在內地的發展的確面對不少掣肘。首當其衝的就是投資領域的限制。現時內地一些行業(如文化、體育、出版等),規定只有內地居民才能參與,或是對海外投資者控股權有嚴格的限制,港商很多時候必須要與內地的企業共同投資合作。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電影電視產業,純粹港產片因沒有內地資金或演員參與,被歸類為外國片,受到諸多限制。這一點日前在商經局就廣播條例及電訊條例修定展開的諮詢中亦被提出。

  其次,專業服務的資格互認仍未全面開放。根據CEPA簽署的補充協議中,目前已有33個內地專業資格容許港人參與考試,但這些資格認證考試主要集中於律師、會計等專業,對於測量、工程等行業,仍有不少專業資格未得到互認,造成香港所長的專業服務無法得到完全發揮。另外,在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扶助方面,內外資企業亦得到不同待遇。目前,若全內資企業向內地政府申請升級轉型的基金,往往很快可以批核,且所得到的資助金額非常可觀;但若港商需要申請同類資金,雖亦能得到象徵式的資助,但金額卻「杯水車薪」,對企業的發展幫助有限。

  除此之外,相信不少港人都有共鳴的,就是身份證明文件上的問題。現時,內地的居民身份證已經容許持有人透過網上購票,在乘搭高鐵、城軌時直接以證件入閘,但港人的回鄉證,卻需要事前到窗口換領車票,造成諸多不便。除此之外,在內地辦理實名認證的電子支付帳戶,或辦理內地的營業執照時,回鄉證明顯不如內地身份證適用度高,因此不少港人為取得營業執照而要借用內地僱員的身份證作為登記文件,嚴格來說並不合理,且容易衍生不少複雜問題。

  大灣區是最佳試點

  港人十分關注的問題還包括:若在內地居住超過183日,即須繳納內地稅項,因此是否可以豁免香港或內地的任一稅款;在一、二線大城市中,購買一手住宅對非本地居民有諸多限制;個體工商戶需經過外資審批才能參與特許經營……如此種種都在困擾到內地投資、工作或定居的港人。

  以上這些問題,想要一蹴而就地解決,絕非易事。筆者其實在幾個月前的文章中已經提出,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某些省份和城市「先行先試」,對港人、港商實施國民待遇,而最佳試點便是在粵港澳大灣區首先推行。

  聽總理在記者會上透露的消息,顯然中央也是屬意把大灣區作為給予港澳居民國民待遇的試點。因此,特區政府在參與大灣區建設規劃的時候,不妨就落實國民待遇方面盡量多提出具體措施和建議,為港人和港商在內地發展拆牆鬆綁,這將有助香港在大灣區內發揮更大的作用。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