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租地填海可解燃眉之急

2018-05-22
来源:香港商报

  金屏礎

  土地怎樣開拓,怎樣解決房屋問題,特區政府委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啟動公眾諮詢,就十八個覓地選項蒐集市民意見,希望在爭議中找出「最大公約數」,作為政府解決香港缺地問題的民意基礎。這個小組為了避免順得哥情失嫂意,決定同時採取多種民意調查方式,包括在全港十八區擺街站進行問卷調查、電話隨機抽樣民調、上門訪問,以及網上蒐集意見。

  意見紛紜難達共識

  香港已經進入了民粹主義的時代,政府什麼決策也不敢做,唯有希望找出真正的民意,民意越多越好,「最大公約數」越多越好,收集民意渠道越多越好。殊不知,這樣搜集出來的民意,最後一定是沒有共識。香港的利益團體甚多,越是缺乏土地,既得利益集團發財的機會越多,近年湧現出許多綠色團體,原來有些「綠色團體」是虛假的環保組織,它們本來就是激進的反對派和本土主義者,主張分裂和「港獨」,穿上了一件「綠色」的外衣,立即用「掩眼法」騙取選票,更加可以得到利益集團的巨額捐款,立即組織一個政團組織,任何公屋計劃、開拓土地計劃,他們都可以搖旗吶喊進行反對,理由一大堆,例如建屋之後,公共設施不足、巴士路線不足、休憩場所不足、前面的海景被擋住了,都可以把拓展土地興建公屋的計劃搞黃了。

  政府現在提倡民意先行,一定要先有了民意共識,有很高的支持率,才願意行事,如果沒有良好的民意支持條件,那麼就須創造條件,創造好了,政府就可以行動。不少市民擔心,如果是這樣等下去,20年後,香港仍然議而不決,繼續在「尋找最大公約數」。

  不少市民認為,現在香港已經進入了民意碎片化的時代,原因是「代表民意」的社團或者非政府組織,已經形成了對立和「拆大台」的局面,求取民意的「最大公約數」,已經比駱駝穿針還要難。更有甚者,反對派很熟練地利用互聯網的群組,製造出許多「民意」,反對政府填海,即使沒有道理也講成了有道理,結果政府連填海也沒有辦法上馬,什麼事情也做不成。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諮詢民意,創造一個條件,讓牛鬼蛇神出來大表演,製造更多反對開拓土地的理論,最後是沒有共識。更淒涼的是,這種討論,已造成了一種輿論:未來的8年,香港建設房屋,將會缺乏800公頃的土地,老百姓又心知肚明,共識一定沒有,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大辯論,大打民意牌,就好像給予香港人「如果現在不上車,今後購買房屋將會更加昂貴」的現有恐慌火上加油。現在傳出來香港缺乏1200公頃土地的說法,使得沒有房屋的年輕一代,更加急於要求父母為他們準備上車的首期。因此,房屋供應問題,已成為全香港最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

  如果是公私合營發展新界農業土地,即使一切順利,第一批樓宇的建成,也要在2032年以後。如果是交椅州的計劃上馬,第一批樓宇的建成也要在2040年以後,可謂遠水救不了近火。民意又非常紛亂,「最大公約數」最後一定沒有答案。

  可向珠海借地

  本人認為,香港解決房屋問題的方法,一定要從「一國兩制」的方向尋找。

  國家是香港的最大支持者,「一國兩制」有許多有利於香港發展的良好元素和機制,特區政府與其無了期地等候民意共識,不如向中央政府求助,利用「大灣區計劃」,向港珠澳大橋鄰近的珠海,申請填海計劃。內地填海,3年就解決問題,將來填海所得,租借給香港75年,香港人就有3000公頃的土地,解決香港的房屋缺乏、商業土地缺乏、教育和科研土地缺乏的問題。

  為什麼選擇珠海?原因是港珠澳大橋已經建設好了,將來最大的問題是車流量不足,原因很簡單,無論澳門和香港都不允許外地的車輛駛入,擔心造成嚴重塞車。香港駛出的車輛前往珠海,僅限於3萬輛。

  因此,香港可以提出在珠海的沿海九州島擴建,興建一個巨大的南北走向的人工島,成為港珠澳大橋落腳之處,建設成為一個「香港區」。中國吹沙填海的技術領先世界,有關重型器械非常齊全,更重要的是,珠海對開的海岸,水比較淺,一般都是6米左右,填海的成本和時間都可以非常節約。3年左右,人工島嶼就可以完工。特區政府可以委託施工單位,興建公屋,興建公立醫院、大學的研究機構和校舍,一旦交付,立即可以使用。政府有大量財政盈餘,足夠支付填海費用,11年前,香港特區政府已經向深圳灣租借了土地42公頃,變成為深圳灣的香港口岸區,交付時連建築物都有了,實施香港法律的管治,經過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批准就可以了。這充分說明「一國兩制」是相當靈活的,是對香港的經濟發展非常有利的。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