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央行金融穩定局正牽頭制定金控公司管理辦法

2018-05-24
来源:券商中國

  日前,多方消息報道稱,中信集團、光大集團、招商局、螞蟻金服、蘇寧集團在內的五家機構,將作為金控集團監管首批試點。

  盡管目前尚未出台相關文件通知,相關公司也沒有明確表態,但不難看出,進入2018年,金融領域持續了一年多的強監管模式仍在繼續,作為監管層關於“將所有金融業務都納入監管”態度之下的最後一塊“真空地帶”,金控公司可能存在的風險已正式進入監管視野。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目前央行金融穩定局正在牽頭制定金控公司管理辦法,辦法將從設置市場准入門檻、嚴格規范金控公司內部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強化資本真實性和充足性要求、規范公司股權結構、大股東與高管任職要求等方面明確相關規定。

  攪局者將被清理出局

  早在2002年,國務院曾批准中信、光大、平安為3家金控集團綜合試點,作為我國開展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工作的市場主體。

  2004年9月18日,原銀監會、證監會、原保監會召開了金融監管第一次聯席會議,會議通過的《金融監管分工合作備忘錄》中,把金控集團定義為“在同一控制權下,完全或主要在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中至少兩個不同的金融行業提供服務的金融集團”。

  隨著近十多年金融市場實踐與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四大類的金控集團模式:

  今年以來,關於清理規范金控集團的各種表態不斷,部署也有序推進。

  1月25日至26日,原銀監會在2018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清理規范金融控股集團,推動加快出台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

  3月5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了將健全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監管。“加強金融機構風險內控。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

  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對我國金融監管體制做出重大部署,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所行使的宏觀審慎管理與系統性風險防范兩大職能得到進一步加強。

  3月25日,央行行長易綱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8年會”上表示,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保持整個金融業的穩定,是未來金融工作的重要內容。其中,易綱強調,少數野蠻生長的金融控股集團存在風險,抽逃資本、循環注資、虛假注資,以及通過不正當的關聯交易進行利益輸送等問題比較突出,帶來跨機構、跨市場、跨業態的傳染風險。

  4月27日,多部門聯合發布《關於加強非金融企業投資金融機構監管的指導意見》,對金融機構的不同類型股東實施差異化監管。

  時至今日,金控集團已“遍地開花”,但部分“攪局者”的盲目發展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業內人士表示,央行已開始擬對金控集團發放牌照並正在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管理細則》,預見未來金控集團的規范與監管工作將逐步落實,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股東將被清理出局。

  出台金控公司監管辦法

  由於整體監管缺失,金融控股公司在快速發展中出現的風險不斷積累。

  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行長周曉強在今年全國“兩會”提交的議案中建議,盡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辦法》,確保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部署的落地實施。

  周曉強認為,當前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監管缺失導致金融控股公司風險不斷累積。據介紹,金融控股公司業務活動具有交叉性、關聯性特點,但在分業監管體制下,監管責任主體始終不明確,各監管部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整體存在監管盲點。

  二是風險隔離機制缺失導致金融控股公司風險極易感染性。周曉強表示,金融控股公司不僅持有多個金融牌照,部分非金融企業控制的金融控股公司還從事其它生產經營和商業活動,在現行法律法規未對金融控股公司風險隔離做出強制要求的情況下,金融控股公司普遍未建立起有效風險隔離機制,導致風險極易在金融不同子行業、金融和實業之間交叉傳遞。

  三是公司治理缺失導致不當幹預金融機構經營。

  為切實化解國內金融控股公司發展中所積累的較大金融風險,加快推進統籌監管金融控股公司部署的落地,周曉強建議,盡快出台《監管辦法》,重點解決管誰、誰來管、管什么。

  首先,《監管辦法》要明確界定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范圍。界定金融控股公司的概念及機構屬性,實現金融控股公司全部納入監管,並根據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數量較多的發展現狀,按照“抓大放小”原則,將目前規模較大、風險外溢程度較高的機構納入監管范疇。

  其次,要明確對金融控股公司各層級的主監督管理職責。

  再者,就是要強化關鍵環節的監管。主要措施應包括:強制設立風險隔離機制,嚴格股東資質和股權結構監管,明晰公司治理結構,規范金融控股公司的投資層級、交叉持股、交叉任職等。

  金杜律師事務所金融資本部李紹文、虞磊瑉結合國外經驗建議,建立以宏觀審慎為中心的金控集團監管體系,從試點管理逐步向牌照監管過渡,鼓勵推行持股型金控集團,針對不同類型金控集團實施差異化監管,平衡業務協同發展與業務風險隔離。

  構築防火牆是關鍵

  目前海外金控公司以美、英、德三國的發展模式最為典型,其大多在既有控制架構下,主動利用各自經營特點拓展協同發展。

  縱觀我國金控公司的發展現狀,自2002年國務院批准將中國光大集團、中信集團和中國平安集團作為試點後,隨著國家對金融牌照管制的逐步放開和對金融創新扶持力度的加大,金融控股集團這種全新的金融業態得到了迅猛發展。

  招商局是一家業務多元的綜合企業。目前,招商局業務主要集中於交通、金融、房地產三大核心產業,亦是一家擁有多張金融牌照的金控集團。

  如何控制金融控股的風險,此前,招商局集團董事長李建紅今年全國“兩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控制金融控股風險最重要的是設立防火牆和進行詳細的信息披露。

  李建紅當時介紹,招商局集團實業和金融板塊完全用防火牆隔離開,實業板塊按照實業的屬性進行歸類管理,而金融領域則專門設立了一個招商局金融集團,將旗下銀行、證券、基金和保險等子公司進行統一管理。

  “可以說,除了金融與實業進行分離,金融牌照內部也會進行分離。在金融領域,我們也是按照銀行、證券、保險進行單獨分離。”李建紅說。

  盡管如此,產業與金融以及金融子行業之間仍然有著天然的聯系。

  李建紅表示,如果發生金融支持實業,和金融與金融之間的協同,尤其是出現關聯交易,則完全按照市場化和專業化的原則業務上互相支持,但是風險上互相隔離,同時要進行詳細的信息披露。

  同樣作為國務院特批的金融控股集團之一的中信集團亦是金融牌照的“集牌者”,旗下擁有證券(中信證券)、銀行(中信銀行)、信托(中信信托)以及保險等牌照。

  作為家大業大的中信集團如何控制旗下金融控股帶來的風險?全國政協委員、中信集團董事長常振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防范旗下金融控股子公司帶來的風險最重要的是進行隔離管理,“我們基本不做旗下金融子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

  從理論上講,關聯交易並非不可做,而是要做得合規且恰當,關鍵在於設置不同子公司之間的防火牆。

  財富管理市場催生金控爆發

  事實上,金控模式在我國快速起步和發展有著一定的曆史必然性。

  隨著市場金融需求日益多元化和深入化,監管層對業務創新和牌照逐漸放開,單一業務的聚集效應在減弱,全產業鏈的金融模式應運而生,金控模式必然成為迅速崛起出來的重要組成。

  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生活的快速發展,國內財富管理市場發展迅猛,且需求不斷提升,原有的單牌照的商業模式,很難滿足多元化的客戶需求。

  2012~2016年,中國資管市場度過了黃金五年,管理資產規模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2%。其中銀行理財更是增長的核心驅動力,年複合增長率高達75%。

  5月21日,麥肯錫在最新一期《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勝利之門再度開啟—最好的時代,最壞的時代》中預計,至2021年,中國個人財富將達到15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居民非現金和存款的金融資產配置占比將不斷提升,從目前的51%左右提升到56%以上;同時機構投資者也在加速成長,過去五年其管理資產增速也達到了20%以上。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夥人周寧人認為:中國個人財富管理市場潛力巨大。2017年中國GDP排名全球第二,人均GDP達到8800美元,個人財富總量也已達115萬億人民幣。預計2022年,中國人均GDP將達到1.2萬美元,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