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實現精準農業觀測 高分六號衛星成功發射

2018-06-03
来源:香港商报

  中國昨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六號衛星。 中新社

  【香港商報网訊】昨日中午12時13分,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六號衛星及搭載的珞珈一號科學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高分六號衛星是一顆低軌光學遙感衛星,也是中國首顆實現精準農業觀測的高分衛星。它將與在軌的高分一號衛星組網運行,大幅提高對農業、林業、草原等資源的監測能力。這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76次發射。

  高分數據已使用1300多萬景

  高分六號衛星具有高分辨率、寬覆蓋、高質量成像、高效能成像、國產化率高等特點,設計壽命8年,配置2米全色/8米多光譜高分辨率相機、16米多光譜中分辨率寬幅相機。高分六號實現了8譜段CMOS探測器的國產化研製,給國內衛星首次增加了能夠有效反映作物特有光譜特性的「紅邊」波段,可實現空間分辨率和時間分辨率的優化組合,滿足多種空間分辨率、多種光譜分辨率、多源遙感數據需求。

  據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透露,高分專項工程自2010年啟動實施以來,高分衛星數據獲得廣泛應用,各行業累計使用數據1300多萬景,已形成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業務需求的能力。

  首次實現精準農業觀測

  高分專項工程總設計師、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童旭東表示,高分六號衛星與高分一號衛星組網運行後,將使遙感數據獲取的時間分辨率從4天縮短到2天。

  同時,高分專項工程持續拓展應用領域和深度,高分衛星數據已應用於國土等12個行業的主體業務,帶動公安、地震、統計、衛生4個業務應用上台階。

  高分專項具體應用方面,農業農村部利用高分衛星遙感數據在農業常規監測、農業資源調查等領域開展廣泛應用,已取得積極成效,是中國首顆實現精準農業觀測的高分衛星。其中,高分一號等系列衛星提供的高時空分辨率遙感數據,使農業資源調查的範圍擴大、頻率提高、精度提升、成本降低,特別是在年度全國冬小麥、北方水稻等作物種植面積變化監測、資源本底調查中,高分衛星數據已全部取代國外同類數據。

  搭載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

  高分六號搭載的珞珈一號由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研製技術負責人易進介紹,珞珈一號衛星是該公司首次通過商業化訂單為武漢大學研製的衛星,是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主要用於夜光遙感及導航增強技術驗證。據介紹,該星充分繼承了長光衛星公司此前研發的「吉林一號」衛星的技術基礎。

  易進表示,本次發射的珞珈一號採用一體化架構設計,功能高度集成;大量採用了高信噪比高動態成像、大量級衝擊隔離、帆板自主鎖緊展開等創新技術。同時,衛星採用了高精度雙星敏聯合定姿等主流遙感衛星配置,為獲取高質量遙感數據提供了保障。

  據介紹,珞珈一號衛星整星重量僅為20kg,攜帶的大視場高靈敏夜光遙感相機,具備130m分辨率、260km幅寬的夜光成像能力,將為基於夜光遙感的宏觀經濟分析等研究提供數據。同時,衛星搭載導航增強科學試驗載荷,可開展北斗導航系統定位精度提升等試驗。

  【新闻链接】金牌火箭長二丁

  高分六號衛星昨日升空,金牌火箭長征二號丁(簡稱長二丁)的「明星乘客單」上又添一名。自1992年首飛,這枚「上海造」火箭已成功發射40次,將60餘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在今年,長二丁已計劃有8次發射任務,刷新了其年度發射次數新記錄。官媒中新社昨日發文,揭秘金牌火箭「成長記」。

  長二丁生逢中國航天「折翼期」。長二丁總指揮談學軍表示,上世紀90年代這個階段,是中國航天發射失利最多的時候。長二丁1992年、1994年、1996年這三發火箭,每一發都「失敗不起、沒有退路」,「在那樣一個大背景下,取得連續三發成功,相當不容易,長二丁由此被授予優質運載火箭的稱號。」

  2011年起,長二丁開始首次承接整星對外發射服務,當時與俄羅斯和日本同台競標,最終拿下土耳其研製的GK-2衛星發射項目。這次任務一砲打響了長二丁國際商業發射的大門。如今,長二丁火箭已為十幾個國家提供國際發射服務。2018年2月,長二丁火箭以「一箭七星」的方式,為3個國家提供了發射服務。

  頻送「網紅」衛星

  長二丁總設計師洪剛介紹,說起長二丁火箭,人們可能不太熟悉,但它所搭載過的幾顆「網紅」衛星,大家一定都不會陌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商業遙感衛星「高景一號」、「實踐十號」科學實驗衛星等等。

  伴隨着中國航天事業再上台階,長二丁愈發繁忙。長二丁這5年的發射量,是1992年到2012年這20年發射量的總和。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