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的2018年新政,几乎在一夜之间让香港成为新经济公司IPO的首选之地。德勤近日发布的《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18年上半年回顾与前景展望》(以下简称 “德勤报告”)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而港交所则预计截至6月30日,将有101只新股上市,合计募资金额高达503亿港元。
德勤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预计有101只新股,而2017年上半年只有68只新股上市,同比增加49%,众多新经济类公司掀起赴港上市热潮,近期更是尤为密集。
聚焦资本市场目光的小米,6月25日开始公开认购,全球发售股份数为21.8亿股,按发行中间价19.5港元,预计募集资金275.6亿港元,公司将于7月9日港交所挂牌交易,成为港股首家同股不同权架构的上市公司。
继小米之后,美团也以“同股不同权”身份申请赴港上市。6月25日美团点评披露招股说明书,并首次公开了其业务规模和主要财务数据,截至2017年底,美团点评拥有3.1亿交易用户,交易金额为3570亿人民币,440万活跃商家。业绩方面,2015年总收入40亿元人民币,2016年增加至130亿元人民币,2017年进一步增加至339亿元人民币,经调整后的净亏损分别为59亿元人民币、54亿元人民币、29亿元人民币。
同一日,手机直播平台映客通过上市聆听,拟通过香港IPO发行3.023亿股股票,定价3.86-5港元之间,拟筹集最多15亿港元,6月27日正式在港开启路演,预计7月中旬在香港主板上市。
6月25日晚间,华兴资本正式提交赴港IPO上市申请,募集资金虽未披露,但根据此前有媒体报道称,预计募集资金在6亿美元-8亿美元,最新估值目标为40亿美元至 50亿美元。招股书显示,华兴资本2017年经调整后收入为2.12亿美元,同比增长47.6%;2018年一季度调整后收入9292万美元,同比大涨1.75倍。2017年与2018年一季度的收入增幅同比均创历史新高。华兴资本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三部分:作为投资银行赚取交易费、顾问费、承销及经纪佣金等,作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赚取管理费,通过华菁证券赚取交易及顾问费等。在净利润方面,受益于投资银行及投资管理业务的迅速成长,华兴资本今年一季度经调整后净利润达3567万美元,同比暴增4.22倍。
6月26日晚,港交所披露了知名钢铁电商“找钢网”提交的招股书。招股书显示,找钢网IPO保荐人分别为花旗、招商证券、高盛,独家财务顾问为华兴资本,值得一提的是,华兴资本同样为美团点评的财务顾问。
据时报君了解,找钢网也采取了同股不同权架构。招股书显示,2015、2016、2017年,找钢网的营收规模分别约为人民币61亿元、90亿元、175亿元;总毛利分别为3854.9万元、3.41亿、4.83 亿元,毛利率由2015年的0.6% 增加至2017年的2.8%,2017年经调整后的净利约1.014亿元。
招股书目前版本尚未披露幕资金额,但明确幕集资金中,将有大约50%用于其钢铁贸易业务扩张;约30%用于业务上下游配套的仓储、加工、供应链金融及大数据分析等服务;约10%用于潜在的、对主业有补充作用的投资收购;用于研发和一般企业用途的比例均为5%。
德勤报告指出,虽然港股今年新股数量创下多年来新高,但今年上半年的融资额却是自2016年同期以来的低位,根据港交所提供数据整理,今年上半年新股融资金额为503亿港元,同比去年下跌8%。
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前五大新股融资共计316亿港元,整体比去年同期的379亿港元减少17%,新经济公司成为今年迄今全港最大型新股。
以下为今年以来融资超过10亿港元以上的新股:
Wind数据显示,40%新股以10倍-20倍之间的市盈率(摊薄)上市,较去年同年的49%下跌9个百分点;另有约20%的新股以20倍-30倍之间的市盈率上市,比去年的21%微跌1个百分点,而以40倍以上的市盈率上市则从去年同期的9%骤升至15%,上市板块主要为创业板,以消费行业居多。
德勤最新分析显示,2018年下半年,香港将有最少5只,每只融资最少100亿港元的新股,以新经济模型运作并与金融服务、科技和消费行业相关的企业登场,另会迎来约10家独角兽企业上市。
新股频现破发,考验港股市场承压能力
港股首批投资新经济的股民们,此刻应该损失惨重。
2017年以来港股上市的五家规模较大的“独角兽”公司,即阅文集团、众安在线、易鑫集团、雷蛇和平安好医生,称为港股的“新经济五剑客”,这五家公司的上市都是在港股正式实施新政之前,算是为新政探路,上市时享尽恩宠,拥有豪华的基石投资者阵容和夸张的超额认购倍数,然而此时的“五剑客”褪去光环,纷纷破发。
Wind数据显示,除阅文集团外,其余四只均已破发,其中易鑫集团最新收盘价相对发行价跌幅近60%,雷蛇最新收盘价相较发行价跌幅达到53.35%。
时报君统计,2018年以来港股发行的新股,破发率达到72%,与严控发行价的A股不同,港股的发行价为自由定价,破发并不奇怪,但如此高比例、高幅度的破发依然超出市场预期。
以下为最新收盘价相对发行价跌幅在30%以上的个股:
香港某中资券商分析师向时报君表示,新股频繁破发可能是港股供给激增,对于某些板块造成了资金抽血效应,同时也考验着港股市场的承压能力。但这仅仅只是开始,港股IPO到2018年下半年才会迎来真正的高峰,9-11月都是上市高峰期。
摩根大通全球股票资本市场主管Liz Myers表示,摩根大通参与的每10宗中国科技企业IPO中,过去可能有8到9宗是在美国上市,目前已经变成8到9宗在香港上市。2018年将是巨型IPO频出的一年,而港股将是这一轮IPO潮的最大赢家,这已经是共识。虽然港股长期占据全球最大IPO市场的宝座,一向以IPO融资承受能力强著称,但如此大规模的集中IPO,还是让市场忧虑重重。
“仅小米的募资金额就达到了275亿港元,当下宏观流动性紧缩的情况下,对于类似小米这种巨型IPO,市场会很难消化。”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洪灏此前在接受时报君专访时,同样表达了对港股市场消化能力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