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有逐步升溫之勢,中國必須為持久及深度作戰做好充分準備,在這場修昔底德決戰中全心全力求勝,何況中國有條件有能力勝出。
若美國繼續推出關稅清單,而中國又被迫報復,中美間將爆發全面性經濟戰,綜合運用數量型及質量型鬥爭手段有無限想像空間,可涉及貨物與服務貿易,各類投資及資金往來,金融財務、人員及信息往來等各方面,將嚴重挫傷兩國間人財物及資訊流通,對全球亦影響深遠。
中國經濟底氣足
因此從絕對層面看貿易戰必無贏家,參戰各方均將有損失,且將是不可能在之後回收的Dead weight loss。另一方面,從相對層面看卻可分輸贏,論損失較少或更能挺下去承受力更大的便是贏家,如戰爭中雙方各有死傷卻可分勝負。英倫銀行的研究報告指美國將是最大輸家,增長受挫較甚,何況中國有許多鬥爭優勢可保不敗,鬥得越全面越持久反可更多發揮作用,概述如下:
一、經濟塊頭大,動能強,底氣足。從靜態分析看,中國經濟優勢在於規模大基礎闊。按國際通用的購買力平分法計算,中國GDP已超過美國,且差距將持續拉大,而且其最實體部分的工農業生產早超美國,對保障發展民生更有力,不如美國經濟已空洞化。此外,中國生產力基礎範疇最廣,乃世上唯一在主要工業品大類生產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對適應貿易戰的能力最強,不如美國在空洞化後許多問題產品都要依靠入口,尤其是由中國入口。
從動態分析看,中國經濟在經歷量的起飛後,正開始質的起飛,由雙創推動新一輪發展下,網絡化自動化智能化等發展正全面改造、提升工農業及服務業,新經濟發展動力十足,科技井噴時代開始,新一輪全要素生產率(TFP)急升期快將到來。相反美國經濟暮氣沉沉,正陷於高收入陷阱中,出現增長持續低於長期平均數值和勞動生產率增長停滯等問題。有人以「青春期」及「更年期」來比喻中美經濟頗為貼切。在承受貿易戰衝擊和適應事變等能力上,中國自也勝一籌。
二、市場大,增長快。中美貿易戰中主要一招是互限對方進入本國市場,但這就成了14億對3億的比拼,美方根本無得打。但由於中國仍處較低人均收入水平,故增長潛力大得多,與美方市場趨於飽和的情況大異。美方還有一大問題,就是企業國際化水平更高,更依靠海外尤其中國市場來支持增長。有估計指美國標普500企業在華收入便以千億美元計,而這些企業在華收入佔比日高。從長遠看,沒有跨國企業能失去中國市場而仍能維持全球化一流企業地位,且美企在華業務受阻,華爾街也將受影響。中企的這類問題卻小得多。
或可收穫「貿戰紅利」
三、消費受壓較小。美國消費大量依託自中國入口來滿足,普羅大眾受惠尤多,有助解決基本民生所需。且因消費佔GDP比重近七成,消費表現對經濟影響更大。故美國限制中國貨入口對消費、經濟及民生均衝擊較大。相反中國入口美國消費品較少檔次較高,且消費佔經濟比重較小,故限制入口帶來的壓力較小。
四、供給調整靈活度較大。在貿易戰下,必須為己方被限制產品找新市場,和為限制對方入口找替代品。中國自美入口的主要產品類別如飛機、汽車及油氣、農產品等,找尋替代並不太難,如農產品可由俄國、中東歐及加拿大等地供應。中國對美出口工業品亦可逐步另覓出路,有利因素之一是隨科技發展及產業升級,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正迅速提升。之前是「一帶一路」建設受到更廣泛歡迎,已為中國開拓新市場帶來便利。相反美國的飛機、油氣及農產品等,難再找如中國般的穩定大主顧,而替代如斯大量及門類齊全的中國工業品至少在近期十分困難。
五、調控能力較強。首先,在宏觀調控上,中國的債務總量、財政基本狀況及外匯儲備等方面情況相對安穩,調控迴旋地較多。相反美國剛進入貨幣緊縮周期,公共債務已突破GDP一倍水平,和資產價格及全民負債偏高等問題將更多地限制宏調運作。此外,美國社會撕裂、貧富懸殊及政治鬥爭等情況嚴重且不斷惡化,令政治調控的難度遠大得多,令社會上的凝聚力不足,何況由貿易戰引發的矛盾將趨激化。
以上種種對比均顯示美國很難與中國硬拼下去,中國能堅持就是勝利。當然,中國也必須作出巨大應對努力,一方面力求減少損失,另方面趁機加快深化改革、優化結構及推行有效開放,從而化壓力為動力,以提高經濟質素及抗壓能力。若經改善,經濟將能更健康發展,反可收穫「貿戰紅利」。(淩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