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日前簽署通令,給3名個人記功。其中,給海軍工程大學某研究所所長、教授肖飛記一等功;給原第二軍醫大學基礎部熱帶醫學教研室主任、教授潘衛慶,火箭軍原裝備研究院總工程師兼研究員肖龍旭記三等功。這三人在工作崗位上不斷鑽研創新,取得了非凡的成績。
一等功臣肖飛年僅41歲
唯一榮獲一等功的肖飛出生於1977年,是海軍工程大學電氣工程學院艦船綜合電力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教授。他曾被表彰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海軍十傑青年、第21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截止到2017年5月,他已經榮立二等功3次。
報道顯示,肖飛專注於電力電子與電氣傳動領域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攻關和重大裝備研製。先後承擔10餘項國家和軍隊重大科研攻關項目,取得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國家發明專利11項。
他研製成功的2兆瓦級直驅式風力發電用電力電子變流器系統,打破了該領域被國外產品壟斷的局面,當年即為國家節約採購經費約10億元人民幣。肖飛帶領團隊乘勢而上,在國內首次研製成功海島風能、太陽能等多能源智能微網,並應用於島礁建設工程,一舉解決了島礁供電難題,提升了駐守部隊自給力和戰鬥力。他首次提出並研製的直流區域變配電分系統成功應用於中國新型艦船和某島礁風光儲一體式發電站建設。
此外,肖飛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重大裝備研製等10餘項重大科研項目,取得一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成果,多項達到或超過歐、美、俄等發達國家水平,使中國在多個新興領域、學術前沿一舉實現「彎道超越」。
其中,他參與研製成功的多型新型發供電機系統,為中國艦船供電系統的標準化、模塊化提供了核心支撐;參與研製成功的艦船中壓直流綜合電力系統也將全面實現中國艦船動力從傳統機械方式向綜合電力方式的革命,牢牢確立了中國在艦船發供電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大幅提升了艦船性能和戰略威懾力。
潘衛慶:突破血吸蟲病診治
獲三等功的潘衛慶教授是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總後科技銀星,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A類)和軍隊院校育才獎銀獎獲得者,入選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
2017年,潘衛慶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瘧疾、血吸蟲病等重大寄生蟲病防治關鍵技術的建立及其應用」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創新建立了寄生蟲病防治技術研發體系,發現了一批與診斷與疫苗相關的關鍵分子,研製了瘧疾、血吸蟲病、肝吸蟲病診斷技術,產品獲國家批准註冊和歐洲CE產品認證,並在國內外推廣應用。
同時,潘衛慶建立了寄生蟲病疫苗研發技術體系,並在瘧疾等重大寄生蟲病的疫苗進行應用。項目獲國內外專利16項,在醫學專業期刊《柳葉刀-傳染病》等雜誌發表SCI論文100餘篇,解決了寄生蟲病疫苗研發中關鍵技術問題,顯著提升了中國在該領域的整體研究水平和國際影響力。
肖龍旭:讓解放軍戰力實現跨越式發展
另一位獲三等功的是聞名全軍的「科研英才」肖龍旭。有關報道指,他多次參加全軍重大演習並作出重要貢獻,顯著提升了武器裝備的作戰使用效能,促進科技進步和戰鬥力生成。肖龍旭在國際上首創了「地地導彈發射新的控制理論與技術」,實現了導彈的隨機快速發射,使部隊作戰的反應速度大大提高,生存能力和作戰能力大大增強。
作為火箭軍裝備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肖龍旭完成過多項重大課題,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2項,國際發明專利、發明金獎等1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