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爾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的合照掀起一場風波。
李明生
筆者曾說,法國善待外來人才,所以成功贏得世界盃,反之,德國最後大熱倒灶,則恐受累於排外主義帶來的族群矛盾。不想,事件主角即榮獲五屆德國足球先生的奧斯爾,日前更乾脆退出國家隊,並發千字文指責國內種族歧視問題,令他再無意欲披上德國隊球衣。他的遭遇,引起了球迷的強烈反響,#StandWithOzil(跟奧斯爾一起)和#SayNoToRacism(向種族歧視說不)的#Hashtag一時間湧現網絡。顯然,今次風波已由一宗體育新聞,演變為一宗時事和政治新聞。
輸波一條蟲
有謂「贏波一條龍,輸波一條蟲」,奧斯爾就提到自己的遭遇:「贏波就當我德國人,輸波則當我是移民。」的確,好景時,許多「問題」都不成「問題」;然而,運滯時,許多「問題」卻會馬上尖銳化,特別是容易將矛頭指向弱勢社群或最弱勢的人身上。如果德國順利奪冠,相信奧斯爾與土耳其總統的合照風波,或未至於發展到如斯地步;進一步言,假使法國同樣分組賽出局,國內又會否有人跳出來痛罵移民?事實上,今次未能入選出戰世界盃的阿爾及利亞裔法國球員賓斯馬亦曾說:「當我入球時,我是法國人,不然的話,我就是阿拉伯人。」今屆協助比利時打進四強的前鋒盧卡古,也表示過:「當事情向好,輿論會稱我為比利時射手;當事情不好,他們則會稱我為有剛果血統的比利時球員。」一旦發生問題,總要有人出來承責;試問,還有什麼好得過將責任賴到最弱勢者身上?諷刺的是,近年世界盃亦大力高舉「向種族歧視說不(SayNoToRacism)」,但有關問題在足球圈卻是揮之不去。
弱勢移民常遭罪責
足球如是,政治亦然。舉個極端例子:二戰之所以爆發,希特勒之所以上台,理由正是當時德國莫衷一是,是故矛頭都指向外來的猶太人身上。非常遺憾,大流散(Diaspora)的猶太人,往往成為別國的發洩以至迫害對象,史上例子之多實在不勝枚舉。即如今日德國,近年國力一度如日中天,尤其於歐債危機水深火熱時,更猶如歐洲盟主般主宰一切;不過,誰又料到女強人總理默克爾,日前才剛驚險避過下台厄運?背後主因,便緣於默克爾的政策善待難民,幾宗新移民罪行被極右分子抓住大造文章,以致排外主義日漸升溫,默克爾本人的威信日漸衰落;在惡性循環下,德國國勢也開始有點見頂回落,是故排外主義愈演愈烈,並最終殃及奧斯爾。其實,默克爾在世界盃前亦曾出聲支持奧斯爾,奉勸國內不宜渲染合照事件;可是,德國人似乎已視她為透明人,撐移民的聲音被反移民的噪音淹過。相反,法國總統馬克龍卻似乎愈戰愈勇,他早前既親赴美國國會「踩場」發表「反貿易戰」演說,就連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提議在貿易事宜上「聯歐制中」,最強力站出來反對的竟非最受惠貿易自由的德國,而是由法國嚴厲駁斥「不會被人用槍指頭來談判」。或許隨國力蒸蒸日上,就連世界盃都由法國球員眾志成城地捧回家!一國國勢之高低,及至得勢者如何愈團結、失勢者如何多內訌,以上可見一斑。
振興經濟 導人向善
那麼,什麼才是抗擊排外主義的良方?首先,致力維持國勢向好,不論經濟抑或其他方面皆然,無疑是最有效的靈丹妙藥。畢竟,沒有問題就萬事安好,一出問題就任何範疇都有問題,當中弱勢移民必然首當其衝。所謂促進移民的融合同化,除了涉及文化層面,其實也包括經濟層面,好使新來者跟本地人享有同等的經濟力量與上行機會。然而,以上肯定知易行難,始終本地人擁有較大的既得利益及優勢,經濟發展也盛衰有時,難以持久,一旦周期逆轉,競爭力較遜者難免最受衝擊。所以,根本方法還在於法律監管(law)與道德規範(norm),不單要以懲罰措施杜絕種族歧視,同時亦要從教育等方面導人向善。事實上,回望本港,不必諱言,社會上亦有不輕的歧視非本土人傾向。特別是近年經濟環境欠佳,財富分配又愈見不均,單是房屋一項「有樓者」(包括「上樓者」)與「無樓者」的差距便如天壤之別,因此一些政治團體亦將矛頭指向外來人。有見及此,港府誠須妥善做好上述工作。
「歧視不存在,世界更可愛」,要實現這句口號,全球各地均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