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 潘錫堂
眾所矚目的第四次習連會本月在北京舉行,此次會見是在兩岸關係面臨各種艱難險阻的困境下所舉辦,富含重大深意。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時提及中共對台的「四個堅定不移」,並且強調對「台獨」的決不容忍、決不容許,不僅軟中帶硬地闡述中共對台政策的原則與方向不變,亦體現該政策的延續性及對台更大的善意與誠意。國民黨前主席連戰也提及四點意見,強調「一個中國」、兩岸和平、互利融合,及振興中華民族,並籲請兩岸互為啟發,互相尊重,共促美好的未來。尤其,習近平在會見中又重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連戰也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政治互信及中華民族的民族認同。在在體現習、連二人都不約而同側重「民族責任感」,實為陷入迷惘中的兩岸困局指引出一條明確的康莊大道,即是兩岸團結合作、攜手邁向最後的和平統一與民族復興。
兩岸情勢陷入困局
事實上,此次習連會在時機與情勢上很類似2005年4月下旬北京舉行的第一次胡(錦濤)連(戰)會。當時由於台灣領導人陳水扁推動「正名制憲公投」及訴求「一邊一國論」,兩岸關係急劇緊張凶險,使得大陸推動完成「反分裂國家法」之立法,採法制手段來遏止「台獨」分裂勢力,就在那個危急動蕩的時刻,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毅然決然率團訪問大陸、展開「破冰之旅」,並舉行第一次胡連會、達成五項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景,從而為劍拔弩張的兩岸關係導入了和緩的氛圍,並引導和平發展的路徑與方向。
無獨有偶的是,此次習連會之舉行在時機上也同樣面臨兩岸情勢相當凶險的關鍵時刻,因為在時機上:一、蔡英文上台以來由於首度「完全執政」,在野的國民黨無法有效制衡,使得蔡當局或明或暗推動「去中國化」與漸進式「台獨」,有恃無恐地力推「聯美、親日、遏中」的政策,卻又標榜「維持現狀」不變;二、由於特朗普政府視中國為主要競爭對手,不僅在全球領域,甚至在區域上,均對中國大陸展開政經外交與軍事上的圍堵與遏制,使得中美關係呈現挑戰與較勁大於機遇與競合之新格局,讓不可測的變數急劇增加;三、由於蔡當局「一邊倒式」聯美,加上美國國內瀰漫「遏中」、「制中」以免其快速崛起威脅美國之思維,使得特朗普善用美國國會持續通過一系列「友台」法案之機,不斷出手頻打「台灣牌」,卻已瀕臨「一個中國政策」的邊緣「紅線」,不僅挑戰中美關係的核心問題與利益,也使得台灣變成美國遏中的棋子,更倍增台灣最後淪為特朗普交易下的犧牲品之風險。
為和平統一奉獻心力
正因如此,此次習連會具有如下幾項深層意涵:一、習近平的第一個堅定不移「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可視為中共對台政策的基本原則,既然是基本原則,當然不容妥協與退讓,無怪乎,習近平談及對「台獨」「決不容忍、決不容許」,要堅決反對和遏制。
對此,習近平稍後提及,兩岸求同存異,只要在「一個中國」前提下,任何問題都可坐下來談,但若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那就沒什麼可談的。這已足以回答蔡英文多次籲請兩岸領導人可在不預設前提下舉行會晤的倡議,可見只要蔡英文不承認體現「兩岸同屬一中」意涵的「九二共識」,就永不可能舉行「習蔡會」;二、習近平主要以軟性訴求提及另三個「堅定不移」,聚焦兩岸交流、同胞福祉與民族復興,不僅立足「兩岸一家親」,甚至將和平統一主軸定調,直接向台灣民眾呼籲兩岸同胞應心手相連共邁中華民族復興的和平統一,在這過程中,既要將心比心、增進理解認同,實現心靈契合,也會逐步為台胞台企提供更多更新的同等待遇,更隱喻蔡當局切勿掉入「聯美遏中」之陷阱迷惘中;三、連戰講話的四點意見中的第二點「兩岸和平」及第三點「互利融合」均正面呼應了習近平的第三點「同胞福祉」及第二點「兩岸交流」,尤其連戰的第一點「一個中國」及第四點「振興中華」,更具體回應了習近平講話的第一點「堅持『九二共識』」及第四點「民族復興」,也在在體現連戰有意為國、共兩黨再度攜手合作為改善兩岸關係盡心盡力,同時也為深化兩岸交流合作,透過增進兩岸融合,進而邁向漸進式水到渠成的最後和平統一而奉獻心力。
總之,此次習連會在詭譎多變且甚具挑戰性的美陸台關係的背景下舉行,其深層意涵值得重視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