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0

香港日資百貨興衰 盡顯時勢變化

2018-07-27
来源:香港商报

  

  人稱「四叔」的李兆基今年5月底透過旗下恒基發展(097)盡買日本零售商FamilyMartUNY在香港的APITA、PIAGO及UNY百貨店。這項香港大孖沙的「刁」,表面是恒發擺脫「殼股」之名而做的一場「騷」,但更深層次的意義,是日資百貨公司在海外的影響力已今非昔比。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資百貨公司一度雄霸銅鑼灣,東起百德新街,西至波斯富街,盡是日資百貨公司的天下。大丸、三越、松坂屋、崇光、吉之島以至八佰伴,全部都是港人熟悉的名字。過去半世紀,日資百貨的輝煌深入民心,其中紅色小巴的站名及流行曲的歌詞,更取用「大丸」二字。

  好景不常,經歷1997亞洲金融風暴,日資百貨帶領香港零售業的神話隨之破滅。其中,八伯伴倒閉,三越及松屋亦先後撤出香港,至今仍然存在的日本百貨品牌,則大多被「大孖沙」收歸旗下,包括「細劉」劉鑾鴻旗下利福國際(1212)持有的崇光百貨,以及四叔是次收購的UNY系列百貨品牌。至於仍為日資持有,且仍在香港營運的百貨公司,只有吉之島一家。

  大中華商人崛起

  倒閉的倒閉,撤出的撤出,被吞併的被吞併。大家或許會問,為何在香港的日資百貨公司會落得如此慘淡收場?根本原因是,早年在港經營的日資百貨公司和日本大型企業一樣,雖然富有人情味,但經營保守,難以追上現代。難道今天的消費企業,會花得起錢僱用員工,由早到晚站在店門前,向每位進入店內的顧客鞠躬嗎?

  能夠在殘酷的消費行業留下的,肯定有其生存之道。就以吉之島為例,雖然至今仍由日資控制,但不論店內裝潢以至產品組合,基本上已與本土百貨公司如永安百貨無異。縱使店內仍有售賣日式雜誌和小眾貨品,但大多數店舖的布局已融入香港人的消費習慣。

  話說回頭,近年台灣的日資百貨公司亦出現類似香港的情況。目前,當地只有大葉高島屋、漢神、崇光由日籍人士擔任總經理,至於三越及新光已由當地人主導。這固然反映日資企業的模式成功輸出海外,同時亦反映大中華商人近年相繼崛起,與世界各地財閥平分秋色。

  花開花落自有時,大家可以說,日資企業近年敗走香港,歸咎於營運失當,但日資百貨在華人社會盛極而衰的故事,或許他朝也會應驗在其他行業之上。

  阿歷士(逢周五刊出)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