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现场,专家学者为河源高新区献智献策。
河源高新区致力打造产业新城、科技新城、幸福“心”城。
【香港商报网讯】 记者余丽龄 通讯员李宗源 程学勇报道:7月30日,“湾区时代·园区之变”——2018河源国家高新区发展高峰论坛举行,多名国家级的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专家、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专家、住房政策与房地产市场研究专家、产业经济研究专家聚集河源,为河源国家高新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献智献策。
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指挥部总指挥、河源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王卫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河源高新区建区15年来,迄今已步入快速发展时期。高新区先后获得国家和省授予的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全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开发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太阳能光伏)基地、省循环经济工业园、省手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等荣誉称号,特别是近两年,高新区大力推进主导产业强链补群,创新要素补齐短板,产城融合完善配套,营商环境优化再造,与此同时,国家级孵化器——金地深河创谷、国际模具城、阿里巴巴、中铁建、农夫山泉二期等大项目纷纷落地。进入新时代,河源高新区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大平台,需汇聚各方智慧,论道湾区时代下的园区之变,不断提升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
论坛上,众多知名智库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密集发声,为河源国家高新区积极融入大湾区、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献智献策。
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指出,粤港澳大湾区现代化产业布局中,要重点打造“两个廊道”,一个是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已经列入省发展战略;另一个就是“深河战略新兴产业走廊”,要积极推动促成,从深圳到河源,呈现阶梯层次、成本更低、发展后劲更强的战略新兴产业协同和集群,河源高新区置身其中,能接受深圳更强的辐射带动和资源外溢。
广东省政府参事、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深圳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专家魏达志建议,很赞同河源高新区产业新城、科技新城、幸福心城三个内涵的直接表述,已经很明确了高新区做的不是“园区”而是“产城”。园区功能要向平台功能转移,既有凝聚功能,又有辐射功能;既有分工互动功能,又有技术外溢、文化外溢功能;既有共建共享共赢功能,又有互动协同共赢跨域功能。
本次论坛由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河源市高新区管委会联合主办。河源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孙锋表示,将认真思考吸收专家学者宝贵意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红利、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完善河源国家高新区产业规划和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