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田家炳獲香港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
【香港商報网訊】田家炳生平以「己立才能立人」告誡自己,為5兒4女樹立好榜樣。9名子女雖然沒有創下更大事業,但他們也自幼養成謙恭誠摯的待人接物態度,知書識禮,從不嬌生慣養,事事坦坦誠誠,全家充滿愛心,比在財富上的成就更具意義,也讓不少朋友認為是最令人羨慕的一環。已故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更親自揮毫題詞「積善之家」相贈。田家炳謙厚、愛人以德的風範,被譽為「孔孟再生」;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更在1994年將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以表彰他的善德善舉;廣東、青海、福建、雲南、湖北、海南、黑龍江等多個省政府頒授榮譽獎章,全國80多市縣授予榮譽市民。
生活簡樸惜衣惜食為惜福
田家炳一向過着簡樸的生活,懇辭擔任社會公職。平時也不事應酬,他從不介意人家知道是「無殼蝸牛」,租住公寓,平時出入選乘地鐵、巴士等公交車,外出自備水瓶。他在自傳《我的幸福人生》書中指出,自己一向節儉成性,力戒浪費,對飲食的要求不高,不敢貪圖口腹,只重視對健康有益,不追求口味,粗茶淡飯也吃得津津有味。晚年與兒女分開居住後,為着保健,長期食粗纖維的麥包和紅糙米,體重長期保持54至56公斤,40多年來穿的外衣仍然尺寸不變。
2003年,國學大師饒宗頤(左)饋贈墨寶予田家炳基金會。
有次記者訪問田家炳,無意間談及生活費問題,田家炳如實說每月3000元已很足夠。報道傳出後,引起不少人的關注。佛家所言「惜衣惜食為惜福」。田家炳在衣食住行方面,常將「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自勉;在事業和回饋社會方面,則以「比下雖有餘,比上仍不足」來自勵。他生平抱着「寧可實而不華,切忌華而不實」的宗旨,在商業或處世處事上都長期考慮對方的利益及尊重對方的尊嚴;30多年來一切捐資項目也是如此,更難得的是他常以涓滴捐資,換取到對方的珍惜而感激,這樣的情懷求之當代,確實難能可貴。在家庭生活方面,最難得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互相尊重,全家上下保持着歡樂的氣氛,他的慈善事業也一直得到家人的全力支持,是真正的幸福家庭。
30餘年來,田家炳一直參與處理一些捐資公函,亦都盡可能親筆覆函致謝不少舊雨新交的私函。他們收到田家炳的覆函後都感到非常高興,在他們心目中,田家炳是齒德兼尊的長者,謙厚、愛人以德、全無傲氣,求之當代,確是鳳毛麟角,難能可貴。香港旅台大學同學會曾撰文譽田家炳為「孔孟再生」。
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於1994年3月向田家炳(右)致送「田家炳星」的位置照片。
「田家炳星」命名表彰貢獻
田家炳的高風亮節贏得社會各方的稱頌。1982年獲港督尤德爵士頒授英女皇榮譽獎章,1988年台灣最高當局頒賜「熱心公益」金匾,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將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以表彰他愛國愛港愛鄉和對教育的貢獻,1996年英國女皇親授M.B.E.大英帝國員佐勳章。2004年北京中華慈善總會舉辦首屆全國慈善人物評選,他獲選為中國最具影響的100位慈善人物,2006年再獲該會頒授「中華慈善事業突出貢獻獎」。2010年,田家炳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最高榮譽大紫荊勳章;獲選為亞洲電視主辦第一屆「感動香港十大人物」。
另外,田家炳16歲時因父親去世而輟學從商,深知教育對個人成長及事業的重要性,但無奈沒緣接受大學高等教育,在遠赴南洋創業和回港時,仍一直以自強不息來激勵自己上進。1996年,香港浸會大學授予田榮譽社會科學博士學位,使他首次登上大學殿堂。其後獲得內地、香港、台灣十多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與院士榮銜。
田家炳(中)於2001年到訪海南師大,參與教學樓設計的討論。
黃玉山:當代偉大的教育家
田家炳先生離世,引起全國各地很大的震動,網上悼念讚頌田先生的文章如汪洋大海,大家尊稱田家炳先生為中國卓越的工業家、偉大的慈善家。香港公開大學校長、田家炳基金會諮議局委員黃玉山贊同這些稱號,但他認為對田家炳最準確的稱號應該是——中國當代最偉大的教育家!黃玉山指出,田家炳對中國教育的支持、捐獻和投入的廣度、深度、歷史的跨度;其灌注個人心血的力度,以及田家炳在捐獻背後的深刻教育理念和執着,在當代中國是無人可出其右的。
捐資重點放在落後地區
「與其說田先生只是捐贈財富,支持教育,不如說田先生是把自己下半生絕大部分財富和個人精力都全部投入在中國教育事業上。」黃玉山說,田家炳不只是教育的捐贈者,更是中國教育的參與者。田家炳於1982年成立「田家炳基金會」,把絕大部分的財產投入基金會,剩下的一些生意交給兒子打理,從此自己全身投入中國教育發展事業中。當年的田家炳只有62歲,在一般企業家的心中,這才是商業王國發展的黃金時代。回顧歷史,鄧小平先生於1977年恢復高考,1978至1979年啟動改革開放。黃玉山認為,田家炳看到這是中華民族發展教育的最好時機,所以義無反顧地全情投入中國教育的發展。
田家炳(右二)2009年到訪香港科技大學,與時任校長朱經武(左二)合照。
田家炳對中國的國情和人民素質有深刻的理解,要改變中國教育的面貌,重點在中小城市、廣泛的農村及大西北落後地區。因此,田家炳把捐資重點放在最需要的落後地區。他的理念是:基礎教育的關鍵在於教師,而教育的根本在於德育。因此他特別重視師範教育,別的慈善家很少捐助師範教育,但田家炳對此卻情有獨鍾,這是他教育理念中重要的體現。田老先生經常講的一句話是:「勤儉誠樸,己立立人,以德服人。」對道德的推崇是他教育理念的核心價值。縱觀田老先生幾十年來對資助中國教育的模式這是有一條頗清晰的理念脈絡。
幾十年來,田家炳的足迹遍布中國的貧困農村。他資助的師範學院有時處於非常偏遠地區交通不便,但在每所師範學院開幕時,總是要親臨參加,目的不是剪綵照相,而是想與老師座談,聽取他們的意見,並會鼓勵他們教好學生,不忘使命。田家炳每次出席都會發言,言簡意賅,深刻感人,老師們都深受感動。
田家炳於1988年在台灣向清貧學生頒發獎學金。
對校舍設計設施非常操心
田家炳對校舍的設計及設施也非常操心,特別是有關學生的生活條件更加牽腸掛肚。有時發現建築圖紙上課室設在3樓,廁所卻在樓下,這樣學生很不方便,他會要求建築師改變圖紙。飯堂的位置不合理,他都會要求建築師改變圖則來方便學生。對於校舍的設計,他都以學生的健康及生活為本,不求奢華,但要求坐向合理,陽光充沛,空氣流通,窗戶設計要能冬暖夏涼。
上述這些事迹,可見田家炳不只是教育的捐贈者,還是參與者。他對中國教育的精誠奉獻,貫徹始終,對中國教育發展的睿智及理念,對支持師範教育,德育的嘔心瀝血。因此,黃玉山覺得把田家炳稱為當代最偉大的教育家是當之無愧的。黃玉山說:「當今中國我實在想不出再有哪一位比田家炳先生對中國教育更有心思、理念,比他更有奉獻,鞠躬盡瘁,始終如一,全程投入的教育家。」
田家炳(左)當年獲西安交大頒授名譽博士學位。
學生代表:實現教育興國夢
作為全國226家田家炳學校的學生代表,來自湖南省瀏陽市田家炳實驗中學的孫曉專程來港出席追思會向田家炳致以深深的敬意。雖然孫曉與田家炳素未謀面,但從他入讀田家炳實驗中學後,就深受田家炳的事迹和精神的影響。湖南瀏陽田家炳中學的校訓是「成就自己,回報社會」,這或許也是田家炳精神的核心,在不斷的歷練之中發揮出個人的最大價值,用這份小我的價值去感染更多的人,回饋大我的民族與國家。他深信,每一個田中學子肩上都有着這一份使命。
孫曉出生在湘贛邊界的一個農村小鎮——文家市,今年中學畢業,即將走向北京大學。田家炳秉持「中國的希望在教育」的理念,一生致力於基礎教育的慈善工作,對農村的孩子更是給予最大最需要的幫助。孫曉非常慶幸自己是田家炳關心幫助過的一員,「沒有田中,就沒有今天的我,沒有我所代表的千萬田中人。也許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但我相信,懷揣着田家炳先生的精神,我們將走得更遠。」
田家炳於2010年獲頒亞視首屆「感動香港十大人物」。
「沒有田中就沒有今天的我」
田家炳說過「律己修身,需要汲取先賢智慧: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利人必能利己,己立才能立人……」這些話伴隨孫曉走過人生中最重要的中學階段。他的老師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田家炳中學是一個有夢想的地方。這個夢,是每個孩子的求學夢,是田家炳中學的育人育才夢,也是田家炳的教育興國夢。而田家炳是這個夢的源頭,無數像孫曉一樣的普通農村學生是這個夢的條條支流,在夢的遠方,則是一個個田中人匯成的遼闊大海,是民族再起,是國家復興。
在田家炳中學任教的古運疆老師指出,田家炳所做的一切都讓老師、學生、校工、校友大為感動、有所歸屬,所以他們才能建立起田中人的身份。中四的袁詩晴同學喊出大家的心聲「一日田中人,一世田中人」,而剛畢業的李詠儀同學她積累更多您的光榮和自豪,她說「一日田中人,一世田中魂」。古運疆說,因為有田家炳,讓世界多了千千萬萬個善良的人,讓我們下一代把田家炳精神永永遠遠傳揚下去。
田家炳2016年到訪科技大學與學生進行座談後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