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然
2018香港小姐競選結束了,伴隨着一波又一波從各大媒體及社交媒體上湧來的吐槽,這屆的港姐又「陣亡」了。這不禁勾起了人們對往昔的回憶,回憶裏有着蔡少芬和李嘉欣的那些年,那些如夢幻一般的面龐。彷彿那時候她們的美才是真實而純粹的,如今卻只能空留往事回味。然而,究竟是港姐的質量下降了,還是觀眾變得挑剔了呢?
港姐歷久 觀眾翻新
香港小姐競選由1946年舉辦第一屆至今已有72年。從前的每一次選舉都在香港甚至整個亞洲掀起一陣浪潮。可如今卻大不如昔,觀眾口中的「一屆不如一屆」讓香港小姐頭上的光環都有些黯然失色。在這70多年的歷程中,若說香港小姐看似不如從前的美麗了,卻不如說,觀眾對女性的審美,以及對女性價值的認同早已「天翻地覆」,而港姐選舉所展示的內核卻已不能滿足觀眾的要求了。
從前的港姐為什麼那麼讓人懷念,因為之前那個年代女人還停留在美貌出眾的標準上,香港小姐選的也幾乎是最美的那一個。然而,隨着社會的進步,女權運動的興起,兩性平權也廣泛地被提出、被要求並逐漸被實現。女性的價值也從「被觀賞」走向了「自我定義」。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讓一部分人不願站在大眾面前被品評、被挑選,她們定義「美」的標準已不同於社會標準,或者說男性的標準。
有肉無才 令人尷尬
反觀今年的香港小姐選舉,雖也標榜不以外貌做判定,而以才情為標準,可縱觀這屆競選,踐行之處寥寥。從丁子田的落敗其實就已能看出端倪,而決賽時的才藝表演,真可謂是「車禍現場」,令人無比尷尬。所謂才情,更是空話。唯17號丁子田還有一齣像模像樣的鋼琴獨奏,其他「佳麗」的某些舞蹈表演,只能叫「群魔亂舞」、粗製濫造,不僅沒有節奏感,更遑論藝術美感。大部分人都給人一種應付差事的感覺,只等草草結束這一段好進入下一「露肉」環節,只須擺擺甫士,展示三圍便是。
其實無論結局如何,比賽只是噱頭,要向觀眾,或是整個社會展示什麼才是香港小姐選拔的關鍵,什麼樣的香港小姐可以代表香港,代表香港的面貌和精神,才是重點。而在這屆競選中,觀眾看到的還是「茹毛飲血」般的原始姿態,這又將如何代表香港?
偏見下的選美是歧視
一張佳麗資料表,本以為上面會寫着佳麗們的學歷、職業、專長等等,可仔細一看卻只有三圍尺度,身高體重。佳麗們還「被停留」在「露肉」的風采,少能獲得「才情」的青睞。可見她們還在被觀賞、被物化。佳麗有如開放動物園中的獅子、大象、長頸鹿,任人觀賞,任人指摘,還是帶着視姦的指摘!
2016年美利堅小姐總決賽選出的首名華裔密歇根州小姐全安琪(Arianna Quan)曾被中國網民吐槽醜陋、「不代表華裔」等,可全安琪通曉兩種語言,喜愛射箭,並在底特律創意研究學院修讀交通設計課程,算得上是「文武全才」。或許觀眾在審美上有差別,然而這樣的結果讓人看到的是一個擁有充實人生經歷和真實智慧的女性,而非一副衣服架子,一張漂亮臉蛋,一組傲人三圍。
對於這種選美,筆者的確是反感的,而這樣的選美能夠存在,甚至可能長久地存在下去也有近乎百分之百的可能,女性還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處於且不限於這種「被觀賞」的現狀。
觀者可能覺得這樣的評價有過度解讀之嫌,然而被大環境塑造的人性與價值觀難道不也在某些時刻顛覆了環境嗎?因為總會有人覺醒,如今人類社會所追求的平等、自由、人權等等,又有哪一項不是遵循了這樣的規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