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林鄭:把灣區打造成人才匯聚中心

2018-09-12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潘晶、林蓁芯報道:昨日,粵港澳大灣區創科人才發展高層論壇及首期「X-PLAN創科超人團」畢業路演在香港科技園舉行,兩場活動均聚焦大灣區人才發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活動致辭時表示,香港未來不單要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應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一個匯聚各界人才的中心,進而使香港成為推動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

  當天活動集結了多名創科界人士及學界、商界、政界代表,共同討論如何在大灣區內更好地培育、吸引、提升人才,從而推動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CY:人才是未來科技發展關鍵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致辭時指,「人才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關鍵」。從個人層面來說,香港有不少一流大學,科創人才能學有所成。然而,現實狀況是,雖然本港大專院校培養了不少創科人才,但卻沒有相關出路,只能從事與專業不相關但職業發展良好的工作。畢業生懷才不遇浪費了香港的創科人才。

  梁振英表示,設立創科局的目的是為了令本港創科人才學以致用、人盡其才。未來,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及粵港澳大灣區將提供大量創科機遇,他希望創科人才能夠把握大灣區在科技方面的發展勢頭,為本港和國家在創科方面創一番事業。

  林鄭:全方位培育人才

  林鄭月娥致辭表示,香港發展科技創新離不開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央和特區政府推出了多項新措施,包括國家科研基金能「過河」到香港使用;國家科技部將與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簽訂多方位的合作安排;中科院同意在香港成立分屬機構,並將兩個重要的研究所落戶香港;在香港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兩院院士聯盟等。

  談及創科人才培育工作,她指出,人才培育的工作是全方位的,既要培育本地人才,也要積極引進海內外人才。特區政府的功能是為人才提供土壤和養分,推出了科技專才培育計劃、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優化實習研究員計劃以及為本地學生提供研究課程資助、研究員宿舍等措施。此外,還推出了具體的配套措施,包括青年共享空間計劃;為香港科學園投入100億港元用於人才培訓及人才公寓建設等。她還稱,上屆政府用了3年半時間成立創科局,現屆政府只用3個月便成功取得300億元撥款,強調政府會繼續撥款支持創科工作。

  陳茂波:近三年投800餘億谷創科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於活動表示,全球迎來科創大潮,特區政府近年來也加大對科創的投資。自2015年11月創新科技局成立以來,政府投入了龐大的資源,累計投資資金已超過800億元,用以提升創科基建、加強支援初創企業、匯聚及培育創科人才等。他又指,未來政府將會聚焦在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生物科技和智慧城市的發展。

  陳茂波指,香港擁有世界一流的大學、頂尖的科研人才和多充滿創新理念的年輕人。在制度方面,香港擁有完善的法制、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先進的金融基建、高端的專業和高增值服務。他相信只要善用這些優勢,投入資源、配合政策,吸引和培育人才,香港創科產業大有可為。而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充分肯定了香港在國家科技發展大戰略和布局中的作用,香港也擔當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期X-PLAN九成參與者來自香港

  首期「X-PLAN創科超人團」畢業路演活動,展示了超過20個創科創業項目,合共38名青年參與,項目領域涉及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慧城市與金融科技等,大會最終評選出3個單項獎及5個優勝項目。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創科香港基金會及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注意沈南鵬表示,首期「X-PLAN」共收到百餘個創科創業項目,最後有20個脫穎而出,這些項目參與者平均年齡25歲,並有九成都是香港創業者。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工程學系教授、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聯合創辦人李澤湘點評時表示,參賽者能找到問題所在,令創業初衷有比較好的切入點。他還稱,參賽者來自香港的各個學校,有着包括內地、香港和海外的背景,技術背景非常好。同時,他認為,不同團隊之間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可以相互合作共同進。

  李澤湘又指,大灣區是世界製造之都,創科企業要跟大灣區的製造生產結合起來。參賽者應思考香港和大灣區的優勢是什麼,以及如何將這些優勢發揮出來,真正實現「走出去」。

  【報告解讀】改善創科生態 吸引專業人才

  近年來,香港積極改善創科環境,人才供應屬當中關鍵。創科香港基金會發表的《創科發展人才先行》報告指,香港發展創科人才面臨八大挑戰,呼籲透過推動教育創新與營造創科文化氛圍,將香港發展成「創科人才友好型城市」和「國際創科人才樞紐」。

  本港八大人才挑戰

  報告指出的八大人才挑戰包括:

  1)創科企業求才若渴,但人才供應未能匹配;

  2)本地創科行業職業發展空間少,薪金低,難吸引優秀人才;

  3)創科教育忽視實踐能力與綜合能力;

  4)科技初創團隊能力不全面,技術能力強但商業能力弱;

  5)研究能力強但知識轉化不足,技術轉移人才專業化程度有待提高;

  6)資助體制僵化,科研經費申請過於繁複;

  7)引進創科人才較為繁冗耗,配套政策不夠周全;

  8)城市創科文化氛圍不足,人才歸屬感弱。

  其中,就「創科企業求才若渴,但人才供應未能匹配」,報告指出,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的2022年人力資源推算,本港創新及科技產業從業員在2012年至2022年間的人力需求將按年平均上升1.7%,資訊科技從業員在2012年至2022年間的人力需求將需按年平均上升2%,均較同期本港經濟的整體人力需求按年平均上升0.9%為高。

  世界經濟論壇《2017-18全球競爭力報告》的數據也顯示,香港在「科技人員和工程師供應充裕度」一項指標中,僅位居第23,落後於其他各項指標;香港優才及專才協會的2017年研究亦指出,目前香港中級和初級的科技崗位急需人才填補。

  薪資競爭力不足

  不過,似乎在香港青年及大家心中,科技類專業依舊不是他們的首選,就從香港每年的DSE文憑狀元公布來看,歷年來狀元們鮮有選擇就讀創科類專業,側面反映社會崇尚創科還未形成。每年更是有8000個創科相關畢業生在畢業後選擇轉行,進入金融、保險、服務等高薪行業。

  究其原因是什麼?與成熟的金融,貿易與專業服務行業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香港的創科生態尚不發達,創科人才擇業選擇受限,缺乏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間。

  創科領域薪資待遇競爭力不足,是讓人才猶豫的核心原因。根據Payscale網站統計顯示,香港軟件工程師平均年收入約為29.22萬元,低於行政助理(約31.78萬元),營銷經理(41.51萬元),業務發展經理(46.64萬元)等其他職業。

  反觀科技發展領先的美國,根據indeed網站顯示,矽谷軟件工程師的平均收入達8.4萬美元(折合約65.8萬港元),遠遠高於香港。與此同時,內地僱主通常以較優薪資條件、寬鬆優質的居住條件吸引高級別創科人才。而發展空間小與生活成本高,極大的拉低香港對創科人才的綜合吸引力。

  人才引入過程繁冗

  至於外來人才引入,香港亦受困於引進過程繁冗的問題。目前,香港給予非本地員工的工作簽證通常需要4周時間,一方面,人才落地周期過長或使初創企業錯過最佳發展時機;另一方面,如果從面試到拿到工作簽證時長超過2個月,對創科人才而言時間成本過高,也因此更傾向另覓他處,造成人才引不來的情況。

  同時,對創科人才而言,並未享受到足的配套優惠政策,亦缺少行之有效的移民融入舉措,不少創科人即使擁有「市民身份」,卻依然較難產生「市民感」和「歸屬感」。

 

  創科人才引進的問題背後是創科生態,創科教育等深層次問題,若要實現人才問題的突破與創科人力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解決創科人才短缺,人才不匹配等問題,需要注滿能迅速滿足產業發展現時需求的人才池;而長期問題則有賴於建設一個更開放繁榮活躍的創科生態體系,其中特別要注重滿足智能時代人才培養需要,以及教育體系的升級。香港商報記者 林蓁芯

[责任编辑:鍾智维]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