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48

工銀亞洲金融助力 改革開放為港注入強勁動能

2018-10-09
来源:香港商报

  高明訪問概要

  香港角色

  香港是內地金融業邁向國際化的試驗田,地緣、語言及文化等多方面與內地較為接近,使得內地金融業在港經營布局的成本相對較低。

  中資使命

  中資銀行必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切實提升在香港的經營服務能力。

  香港未來

  內地與香港金融業融合是必然趨勢,香港因而可獲得更大的舞台及更廣闊的市場。

  40年的改革開放,推動了中國經濟的騰飛,也見證了內地金融業從計劃經濟體制邁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成立於世紀之交的工銀亞洲,是工銀集團的海外業務旗艦。工銀亞洲主席兼執行董事高明表示,改革開放為香港金融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全球前百家銀行中,約70家在香港運營業務,而像工銀亞洲一樣的中資銀行,在港必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香港商報記者邱媛媛

  高明指,改革開放之初,工銀亞洲仍在繈褓之中,直至香港回歸祖國時,工銀亞洲還處於機構建設階段;及至2000年,工商銀行(以下簡稱「工行」)完成對友聯銀行的收購程序,並將其改組更名為今日的「工銀亞洲」。

  開啓內銀在港成功收購先河

  「此次收購彌補了工行在港缺乏零售網絡的發展短板,形成了批發業務、零售業務與投資銀行業務有機結合的機構布局,亦構建起全業務線客戶服務能力。」她認為,收購過程本身,是一次成功的資本市場運作實踐,主因是它開啟了內地銀行在國際金融中心成功收購的先河,對成立時間不長的工銀亞洲而言,實屬標誌性事件。

  自2001年之後,工行在香港接連成功一系列的業務重組與戰略收購,而工銀亞洲亦於2005年收購華商銀行作為全資附屬公司,全面進軍內地市場。在2008年收購和昇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後,工銀亞洲至此形成了「植根香港、橫跨兩地」的多元經營布局。對於2010年之後的發展,高明形容是集團的快速發展階段,皆因在上述階段,誕生了工銀亞洲的另一標誌性事件——私有化。

  「私有化的完成為工銀亞洲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融資空間,使工銀亞洲更能靈活地獲取工行的支持,在集團內實現更有效的業務聯動與整合,當然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私有化,迎來了工銀亞洲之後持續的快速增長。」在2010年工行完成對工銀亞洲的私有化程序後,工銀亞洲亦隨即從香港聯交所退市,成為中國工商銀行集團的全資附屬公司。

  回顧改革開放浪潮,高明指,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經濟金融改革的序幕,40年來在遵循以市場為導向、漸進化的改革之下,內地逐步建立起競爭開放的金融市場和健全的宏觀金融調控體系。以銀行業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經營實力也在顯著增強,在《銀行家》發布的《2018年全球銀行業排行榜》中,上榜的內地銀行達到126家,其中10家躋身全球前30強,其中工行(1398)、建行(939)、中行(3988)及農行(1288)四大行,位居前四位。

  高明指出,上世紀70年代,也是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形成的關鍵時期。香港現代金融業在60年代,已經建立起一套自由、透明、符合國際規則的成熟金融體系。到了70年代,為推動經濟多元化轉型,香港政府推行了一系列金融自由化政策,包括取消外匯管制、解除黃金進出口管制、允許港元浮動、解除銀行牌照發放禁令、取消利息稅等,這些措施推動了香港成為區域金融中心。

  港是內地金融業國際化試驗田

  她續指,1978年以來,改革開放持續為香港金融業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在積極參與內地經濟建設、服務兩地經貿往來、推動國家經濟金融改革的過程中,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也在不斷提升,從而使香港逐漸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最佳首次公開招股集資地、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亞洲領先的基金管理中心以及世界銀行機構樞紐。

  毋庸置疑,改革開放之初,香港金融業與內地有「天壤之別」。高明指出,香港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同時擁有「一國兩制」的優勢,「背靠祖國、面向世界」,讓香港逐漸在多個領域發展成為國家通往全球、世界各地通往內地的「超級聯絡人」,在金融領域方面則更為重要。

  「香港是內地金融業邁向國際化的試驗田!」高明表示,香港在地緣、語言及文化等多方面與內地較為接近,使得內地金融業在港經營布局的成本相對較低。她也表示,香港是成熟的國際金融中心,具有符合國際慣例的金融運行規則和制度體系,因此,內地金融機構往往選擇將香港作為國際化經營的第一站。

  服務內地開放型經濟

  高明指,香港是內地金融業跨境服務的主平台,是中資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橋頭堡,也是內地居民境外旅遊、求學的首選地之一。更重要的是,香港是內地金融業國際競爭的主戰場。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世界經濟加速大變革,以亞太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和地區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地位更加舉足輕重;全球前百家銀行中,約70家在香港營運業務,多家銀行在此對亞太業務進行區域管理,她認為,中資銀行必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切實提升在香港的經營服務能力。

  高明認為,工銀亞洲的誕生擴張是中資銀行國際化經營的成功案例,而在經營擴展的過程中,也發揮了服務和助力國家經濟改革開放的積極作用:「就以工銀亞洲收購友聯銀行來說,上述交易為內地銀行提供在國際金融中心開展控股收購、借殼上市、增發配股等資本市場操作的成功案例,探索出一條買船出海、借道揚帆的獨具特色的中資銀行國際化道路,是中資大型商業銀行跨國經營邁出的重要一步。」

  「香港是內地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戰略平台、對外貿易的出海通道、境外融資的首選平台,內地則是香港企業對外投資最重要目的地,也是全球500強企業布局內地的首選通道。」她續指,服務內地開放型經濟也是工銀亞洲的業務重點之一,在服務內地企業「走出來」和外資港資企業「引進去」過程中,切實充當國家經濟改革開放金融助力者的角色。

  她亦坦言,工銀亞洲是香港市場的後來者,是工行國際化經營的先頭兵,斬獲成績的背後並非一帆風順,除了依靠集團的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之外,也得益於改革開放的「春風」及兩地政府的支持,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

  工行多方位布局「帶路」灣區

  「一帶一路」倡議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成為最近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且兩者都已有成果落地,作為重要節點的香港,及身處香港的工銀亞洲又將在其中擔任什麼角色?

  高明表示:「香港是傳統國際金融、經貿和航運中心,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將面臨廣闊的業務擴展空間,特別是資本市場相關業務將獲得快速增長機遇。」她亦指,工商銀行歷來高度重視這兩個市場,在集團層面亦建立了大灣區一體化聯動發展平台。而工銀亞洲作為工銀集團海外業務旗艦,肩負「境外資產管理中心」、「亞太區銀團貸款中心」等區域統籌職能,也是集團服務和參與「一帶一路」和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力量。

  高明稱,工銀亞洲在「一帶一路」和大灣區中可提供三大服務。首先是提供低成本跨境融資服務,滿足企業基礎設施建設、跨國產能合作、貿易往來及創新研發等領域的潛在資金需求。其次是提供多元化資產管理服務,工銀亞洲能夠充分發揮工銀集團機構多牌照全優勢。最後是提供全方位財務顧問服務,可為客戶提供涵蓋信息諮詢、市場研究、交易撮合、資本運作、支付結算等在內的個性化、一攬子財務顧問服務方案。

  工銀亞洲在「一帶一路」上成果亦頗為豐碩。高明指,截至去年底,工行在沿線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29家分支機搆,成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最廣的中資銀行。工銀亞洲則於2016年初成立亞太業務部,重點發展亞洲、澳洲和新西蘭地區的業務。截至去年底,亞太業務部完成40餘筆大額落地交易,累計發放貸款超340多億港元。

  港金融業亟須創新求變

  國家改革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經濟體量不斷攀升,內地與香港金融業的合作也日漸密切,那麼未來香港金融業是否會被邊緣化?高明認為,內地與香港金融業趨向融合是必然趨勢,有利於提升香港金融業整體實力,同時獲得更大的舞台及更廣闊的市場。

  Fintech領域要迎頭趕上

  她認為,創新求變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不二法則,該條法則同樣適用於香港,惟有以創新姿態融入快速發展,香港金融業才會迎來更加璀璨的未來。而如何做到這條法則呢?高明稱,香港需要以時不待我的意識加快經營創新,尤其在客戶金融消費偏好及習慣都在時刻發生變化的今天,固守優勢只會被時代淘汰,特別是在Fintech領域,她認為香港金融業必須迎頭趕上。其次,還需以動態變化的絲路發掘潛力市場,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加強同業合作,兩地金融業各有所長,加強交流及攜手合作將提高香港金融業的整體競爭實力。

  隨着內地持續推進全方位對外開放,高明認為,香港將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的大局,發揮優勢,努力推進互利合作,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歷史機遇,共創輝煌。此外,香港必將繼續在推動國家金融業持續開放的過程中扮演金融創新試驗田、人民幣國際化橋頭堡和對外金融交流聯絡人等多重角色。

 

[责任编辑:鍾智维]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