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深圳的「趣城」計劃

2018-10-12
来源:香港商报

 

  未來,城市與城市的競爭,將因生活環境品質而見高下。從深圳速度走向深圳質量,意味着深圳正在重新思考自身的城市定位,即從工業化注重生產的城市向人性化注重生活城市的轉變。實現這一轉變,僅依靠傳統宏大敘事的設計手段也許遠遠不夠,必須更加注重對城市活力地點的塑造,通過城市設計,邀請人們參與更多的城市生活。

  包括「趣城‧深圳美麗都市計劃」「趣城‧鹽田2013-2014年實施方案」「趣城‧深圳城市設計地圖」「趣城‧深圳建築地圖」「趣城‧社區微更新計劃」等系列計劃在內的「趣城」計劃,試圖在找出一條與理性規劃並行的路,一種能賦予城市美好生活的可能答案。作為系列活動之一,即將啟動的「趣城‧社區微更新(蛇口)」方案已遴選出4個實施方案,並將由獲獎者負責指導施工。「趣城‧深圳建築地圖」電子版也計劃近期上線。

  香港商報記者 王曉蕾

  打造設計界「Uber」模式

  2013年,「趣城」計劃首次在深圳鹽田區展開,內容涵蓋藝術裝置、小品構築、景觀場所三大類計劃,共收到提案60餘個。目前,「山海經」「無中生有」「瓶罐回收器」「山海呼應」「海浪琴聲」「去味表皮」等12個設計方案在深圳鹽田區陸續實施。

  「趣城」計劃的特點在於設計類型多且靈活,建築師自己選基地、找項目,在最低的造價條件下進行實施、落地性強,以建築師為實施主體,從設計、材料、施工、造價等對項目進行全方位把控。而趣城‧鹽田的實施是一次顛覆性的創新,意義不在於簡單的城市設計,而是一種實施路徑的探索。設計師就像風箏,天馬行空;前期辦則是拉風箏的人,遠近之間,風箏拉得剛剛好,即可將理想變為現實。項目從選點開始,就是一個創新,沒有任務書,沒有確定的試點,設計師帶?抱負和理想去找點,把設計師的積極性調動起來。甚至考慮將整個項目包給設計師,設計師作為包工頭,直接負責項目的實施,確保項目高質量地完成。在後期,還可以吸引民間資本的參與,大膽地設想由設計師直接接單,形成設計界的「Uber」模式。

  2017年12月,光明新區啟動「趣城逕口」工作,這次主題為「鄉村再造」,注重建築遺產保護、城市品質提升與未來綠色城市建設之間的關係,讓城市與鄉村和諧共生,旨在形成與目前「城市向鄉村蔓延」不同的一種發展模式,即「在未來城市中再造鄉村」。此次「逕口社區趣城光明」項目的啟動,將正式拉開逕口社區城市再造鄉村發展的序幕。

  營造有生命的城市獨特地點

  不針對景觀軸線、重點區域、重要節點,而是直接從具體的場地入手,填補城市微觀層面設計和研究的不足。對城市生命體「穴位」——特定地點,採用小尺度介入的方法加以控制與引導,激發城市活力。總而言之,「趣城‧深圳美麗都市計劃」是全新的嘗試,以城市公共空間為突破口,營造一個個有意思、有生命的城市獨特地點,形成人性化、生態化、特色化的公共空間環境,通過「點」的力量,創造有活力有趣味的深圳。

  作為「趣城‧深圳美麗都市計劃」的拓展和深化,「趣城‧社區微更新計劃」將關於城市公共空間的計劃與各個社區的具體實際聯繫起來,使得社區規劃師制度能夠通過趣城項目有新的抓手,推進看得見、摸得?的民生實事的落實,如社區中的小廣場、老村屋、鋪地、小公園、候車廳等微小地點的更新,打造創意鄰里空間。可以是荒廢的綠地變公園,可以是無人問津的角落變活力廣場,也可以是老舊的圍牆變藝術展板。通過每個社區若干小地點高品質的更新實踐,在深圳範圍內形成微更新的大系統,提升城市整體形象。

  蛇口是深圳最具歷史記憶的街道,也是國際友人最多的街道。即將啟動的「趣城‧社區微更新(蛇口)」方案徵集吸引了27組參賽者報名,參賽者無資質要求,可以是公司、團隊,也可以是獨立設計師或藝術家,或是每一個對城市改造有想法的市民。經過5位知名專家和兩位業主代表的激烈討論,從中遴選出蛇口街道辦的南山石化大院南門、蛇口學校入口廣場、蛇口學校牆體改造、街頭設施環網櫃4個試點,4家優勝獎獲得者將與蛇口街道辦合作,推進方案的實施落地。

  「地圖」引導新眼光看深圳

  如何尋找深圳有趣又具有文化內涵的地點,在繁忙的都市生活當中找到周末的好去處?「趣城‧深圳城市設計地圖」通過收集整理城市中能體現樂活精神的空間和場所,使市民加入到樂活族中來,體驗樂活生活,同時發現更多城市裏不為人知的有趣地點。

  「深圳城市設計地圖」是深圳乃至內地首份以廣義的城市設計為主題的地圖。該項目從城市設計角度對深圳總體城市形象開展了全面的調研、梳理,通過對深圳總體城市形象和城際線的研究、收集整理深圳優質自然、人文景觀和標誌性建築等資料,並用手繪地圖的方式,將這些元素匯集在一張圖紙上。使讀者更直觀深入地了解城市,發現身邊隱藏的美,體驗截然不同的趣味深圳。

  展開手中的藍地圖,有趣的文化建築、活力的公共空間、宜人的自然景觀、前沿的創意園區、多樣的休閒場所一一浮現在讀者眼前,讓觀者瞬間變成「老深圳」,輕鬆發現「新深圳」。地圖以深圳全市為範圍編製,嘗試收集整理城市各類特色地點,共分成六大類型——公共開放空間、自然開放空間、城市建築空間、人文歷史空間、城市創意空間及休閒活動空間,並細分為特色濱水空間、特色街道街區、特色紀念標誌物、古村落、宗教祠堂建築、歷史建築等26小類。

  通過這6種類型把深圳有趣的地點、空間總結歸類,最終形成一個可供人直接感知這個城市的立體地圖。編製設計地圖的初衷就是記錄下這個城市的發展,引導市民換一個眼光去看這座城市,重新挖掘城市生活的趣味,重構城市的魅力。

  「地圖」塑造城市建築科普

  深圳的城市發展具有不同於內地其他城市的獨特歷程,建築的形式也豐富多樣,從國際化大都市必備的現代建築到城市低成本的生活區城中村建築,都是深圳特色的反映。為了引發公眾的興趣,提升城市的建築審美修養,同時記錄改革開放30年來深圳城市建築的變遷,為城市發展保留一些文化記憶,「趣城‧深圳建築地圖」由此誕生。

  經過摸底調研、建築分類篩選、建築信息彙編,通過公開徵集、專家研討、公眾評選形式,最終從6萬餘個深圳建築中,篩選出299個入選建築。其中的建築,既有萬科中心這樣的大師作品,也有上海賓館這樣有深刻集體記憶的普通建築;既有獨具特色的工業遺存,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古建。建築的時間上,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年來的各個發展階段為主,並部分涵蓋深圳經濟特區成立前的一些歷史建築。空間上跨越深圳10個區,西到新啟用的深圳機場T3航站樓,東至大鵬地質博物館,北到龍崗老墟鎮,南到蛇口原廣東浮法玻璃廠。

  通過這些嘗試,希望能以專業化的視角遴選建築、以公眾化的語境介紹建築,為塑造特色化、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建築科普發揮促進作用。這是一個開放的、剛剛開始的出版項目,隨?社會關注和公眾參與的深入,以後每隔四至五年再版一次,不斷補充、完善、增選新的各類建築,讓「趣城‧深圳建築地圖」成為推廣建築科普、宣傳城市形象的亮麗名片。

 

[责任编辑:鍾智维]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