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在網誌表示,政府會在「三創」(創新、創業、創科)投入大量資源,提供青年向上流動的機會,他並鼓勵港青到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追逐新的機遇與空間,承諾研究推出新計劃,令有意到大灣區創業的青年能更容易落戶當地。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家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重點就是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成全球創新高地,灣區內創新要素集聚,轉化能力突出,資源優勢明顯,發展前景無可限量,且近在「家門口」,對港人尤其是青年人來說,有了新的選項,是一個突破束縛、展現自我的契機和寶地。隨著交通基建配套設施完善,一系列便利港人在內地發展措施的推出,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由概念變成現實,加上港府積極搭橋鋪路開拓多種平台,港青主動作為,借灣區「東風」,必將有助發揮自身優勢,一顯身手,實現「三創」。
近年不少青年人慨歎本港創業難、上流機會小、獲得成就感低,問題癥結在於土地面積有限,產業結構不平衡,本地市場需求不足等。但其實毋須自我局限,內地舞台闊、市場大,可以有許多選擇。數據顯示,現時在廣東省長期居住、工作及升學等的香港人超過52萬,在內地工作、讀書、深造、實習、交流、創業、安居,已成為港人生活的一部分,港青跳出思想上的框框和地域的限制,北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機會,大有可為。
大灣區正是港青創新創業的最理想之地。灣區人口近7000萬,總面積達5.6萬平方公里,生產總值達1.4萬億美元,是中國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隨著大灣區建設的推進,有助解決本港市場小、租金貴、營運成本高的不足,為創新科技和創意等新產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給青年人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具有創科企業聚集,創新產業環境活躍,製造業資源豐沛,產業鏈、供應鏈和資金鏈完善,技術供給和成果孵化能力強,以及對接龐大的市場等特點,創業者從創意產生到產品推出的速度快、成本低,就算是小眾行業,也可獲得足夠的客源以支撐企業營運,都是非常有利創新創業的「試驗田」,無疑讓青年人擁有更多嘗試機會,放手一搏;港青則擁有許多優勢,例如具備國際視野,優秀的教育,對傳統或潮流有敏銳的觸覺,只要發揮才智、技能、服務和創意,用好大灣區的創科資源,就有很大機會收穫成功。
現在大灣區交通優勢已趨明顯,高鐵香港段已開通,港珠澳大橋24日正式營運,令大灣區內交通往來將更加方便,促進兩地人流、貨物、資金、信息的加速流通;國家推出居住證等措施,為港青在內地發展提供完善、細緻、全面的保障;近年大灣區內地城市都鼓勵港青北上發展,如深圳前海、廣州南沙等,以諸多優厚的條件向港青招手,港府亦通過資金配對的形式與非政府機構合作,為青年人提供資金和創業導師的支援服務,協助他們在本地或內地創業。種種拆牆鬆綁、搭建平台的舉措,令更多港青受惠,香港的青年人應積極裝備自己,以迎接大灣區的機遇,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