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融入大灣區提升港人獲得感

2018-11-03
来源:香港商報

  這一個多月以來,香港好事成雙。先是9月23日連通全國高鐵網的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運營,意味着香港已經融入國家高速網絡,實現與內地北、東、西40個站點的高速連接。緊接着10月23日,跨越伶仃洋,連接香港與澳門、珠海以及大灣區西部的港珠澳大橋開通。香港通往大灣區東西兩翼的交通大動脈開通,通過高鐵可以半小時到達深圳,通過大橋45分鐘抵達珠海,這標誌香港與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全面形成。時間拉近空間,兩項現代化大型交通開通將幫助港人融入大灣區這個「共同家園」,全新的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必將提升港人的獲得感。

  「一小時生活圈」形成

  「一小時生活圈」具有明顯的聚集效應,其形成對政策制訂、區域內經濟發展、居民生產生活,乃至心理均有重要影響,將提升區域內競爭優勢。隨着時間縮短距離拉近,港人的生活和出行方式會逐漸產生變化。半小時能夠到達深圳多個地方,一小時內能夠進入廣州、珠海,形成更緊密的商圈、人脈圈。特別是過去陸路前往大灣區唯一的路徑是深圳,而現在拓展到了珠海等珠江口以西,將不僅產生多個「雙城記」,更將形成同城化、區域一體化。為此,因為交通便捷提供的行走暢通自由,令香港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得到事實上的延伸。一方面香港發展的機遇倍增,青年工作的機會增加;另一方面港人的生活空間倍增。一直以來困擾港人、特別是年輕人的兩大因素:工作、生活(住房)將有望解決。

  由於香港經濟結構不合理,產業結構單一,金融、法律等行業吸納就業人口僅僅兩成上下,大部分年輕人從事低端的服務業,收入不高,上升空間不大,導致年輕人有「頭上就是天花板」之說(缺乏成長空間的喟嘆)。而一些有心創業的年輕人也苦於租金等因素,望而卻步。多年來,一些人囿於香港的「一畝三分地」而坐困愁城,因此,一些青年人看不到前途,感到社會現實與自身願望落差大。與此同時,香港的高房價、高房租與多數港人特別是年輕人低收入形成很大反差,令住房問題成為香港的「世紀之難」。而這些現狀,在可以預見的一段時期內很難改變。雖然中央大力支持香港發展創新科技,出台政策支持香港經濟發展,但經濟結構轉變畢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培育。而住房問題的改善,更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既有客觀因素——香港缺乏足夠發展的土地;也有社會上巨大阻力的原因。無論是填海計劃,還是農地、棕地的開發,哪一項沒有人反對?哪一項是短期內能夠解決的?

  香港很小,各種資源有限。上述現實困境僅靠本地資源已經難以解決。為此,中央一直希望香港融入國家,就是期待以國家的資源幫助香港解決痼疾。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正是中央這一思路的體現。中央希望港人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熟悉的區域內,在體制機制創新的基礎上,融入到國家發展中,實現香港與祖國一起成長,享受大灣區發展帶來的紅利,提升獲得感和幸福感。而最近開通的兩條高速大通道,既有助於將香港資源融入國家資源,也將國家資源帶入香港,讓港人特別是香港青年人能夠共享現代化基建和大灣區建設帶來的時代機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息息相關在這裏得到最好的註解。

  以行動迎來艷陽天

  香港回歸以後,中央一直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並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給予香港各項政策支持。包括「個人遊」,「內地與香港關於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後,中央更是兩度公布中央各部委出台的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從政策配套上為港人在內地工作學習打開國民待遇的空間。粵港澳大灣區的設立,兩條交通大通道的開通,更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上加上了靚麗的一筆。「一小時生活工作圈」,增加港人的人生選擇:既可以實現灣區工作、香港生活,也可在香港工作、灣區生活。一旦拓展生活工作空間,解決了安身(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與立命(更有發展前景的工作),將必然增加港人的獲得感。

  隨着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新的邊檢模式和智能科技運用也開始為「一小時生活工作圈」助力。珠海和澳門出入境邊檢通道採取了「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創新模式。旅客只須排一次隊,不到30秒鐘就可以完成雙邊的出入境手續。而珠港口岸入境旅檢大廳在全國首創採用了智慧旅檢監管模式,通過CT行李機智能分揀線、動態人臉識別、高低溫探測等先進檢查設備,實現對行李物品的智能審圖、風險識別報警和大數據分析,也為守法旅客打造了無障礙通關體驗。隨粵港澳大灣區機制體制的創新,交通順暢,通關便捷,「一小時生活工作圈」對港人而言,將是新的生活方式的一種寫照。

  萬事俱備,東風已至。現在,需要的是港人的行動。大膽跨過深圳河,跨過伶仃洋,將會迎來艷陽天!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 葉建明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