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网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傅瑩在美國主流媒體彭博社發表題為《中美關係能否從危險的邊緣回歸?》的文章稱,雖然中美關係形勢令人擔憂,但兩國並未放棄重返穩定及發展的期望,並願意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傅瑩表示,中美在同一個全球經濟體系相伴成長40年,如果美方提出的訴求有合理的地方,中國人可以坦然接受,並通過加快改革來解決問題。傅瑩強調,如果中美兩國共同努力,就能夠取得重大成就,如果對抗,無論對兩國自身,抑或世界來講都有極大危害,因此雙方要避免誤判,否則會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雙邊關係下滑速度超預料
傅瑩分析形勢寫道,中美關係下滑的速度超出人們預料。
一方面,貿易摩擦帶來的緊張局勢開始向其他領域蔓延,美國甚至指責中國「干涉」選舉並試圖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另一方面,目前的國際局勢也正在削弱幾十年來各國之間建立的紐帶:在國際層面,全球主義和多邊主義遭到批判;同時地緣政治和大國競爭重登台面,同民粹主義、保護主義雜揉在一起。
文章指出,造成這些緊張的原因是多元和多樣化的。在工業和技術領域圍繞新增長動能的競爭是原因之一;動搖了自由民主國家的重大政治力量的變化也帶來不安。此外,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基於對不同政治制度的懷疑心態。
中美「脫鉤」將是難以承受之重
文章指出,面對中美關係及全球化,美國諸多的怨訴都站不住腳。
美國自認為是全球化的受害者,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根據世界銀行以現價美元估算值所做的統計:美國國內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5.98萬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19.39萬億美元——人均增加35577美元;而同期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8509美元,不及美國增長額的四分之一。
事實上,美國是全球化的長期主要受益者,美國跨國公司獲得了巨額利潤;而海外低成本加工製造和低價進口商品以及全球美元環流,則無疑有助於維持美國的經濟繁榮和民生的高基準。
儘管如此,在美國有一些人似乎想促使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脫鉤」,減少相互依存,以期阻礙或至少滯遲中國的進步。但中美已在同一全球經濟體系內相伴成長了40年,相互在經濟結構上深層次的聯繫和互補性意味?,「脫鉤」不可能立竿見影,即便不得已而發生,也要經歷長期而痛苦的過程。而這對雙方的經濟和人民的福祉乃至全球經濟可能造成的損害,恐怕是世界難以承受之重。
如果中美兩國共同努力,就能夠取得重大成就。而如果兩國對抗,不論對兩國自身還是世界來說都有極大的危害。因此雙方都需要避免誤判彼此戰略意圖,否則就會陷入無果的惡性循環中。
美國對華指控並非基於事實
另外,文章還指出,美國對中國提出的許多指控並非基於可靠事實,在美國關於中國和中國的目標和利益方面的信息是缺失的。甚至,美國有些指控也許是基於個別情況或事件,被故意用來作為抹黑或抨擊中國的理由。例如,如果某些中國個人或媒體以公開合法的方式對美國政治發表評論,那麼由此被指為官方干涉美國內政是很牽強的。中國對外國干涉自己的內政高度敏感,因此不會允許對別國採取這樣的做法。在缺乏有效證據的情況下,對中國進行這樣的指責,如果不是故意妖魔化中國,那麼只能被當作一種天真的笑話來看待。
面對這樣的局勢,中國該怎麼做?文章給了幾點建議:第一,中國應更積極與美國公眾和更廣泛的國際社會進行溝通;第二,對美方提出的具體問題,中國要做出說明、給予回應;第三,中國要坦然接受美國合理訴求,加快改革解決問題。
最後,文章稱,此刻,中國人需要了解中美關係所面臨的問題及其原因。雖然新的形勢令人擔憂,但人們沒有放棄重返穩定和發展的希望,並且願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努力。即便「修昔底德陷阱」是存在的,但並不意味?我們必須踏進去。
專家:中美貿易問題一夕難解
美國總統特朗普相信在G20高峰會期間舉行的「習特會」將出現好結果,引發外界對兩國可望達成貿易協議的樂觀期望,但有專家分析認為,中美貿易問題不可能在一夕之間獲得解決。
據熟知白宮商議內情的分析師稱,在G20達成的任何協議,可能只是暫時「停火」,非為貿易戰帶來最終和平的協議。他們說,在高層級官員協商較廣泛的協定期間,這類協議可能承諾放棄加徵額外關稅,甚至可能撤銷部分關稅。在目前情況下,任何這類舉措都會是一項重大成就,並且受到市場歡迎。不過在此之前,中美必須進行艱難協商。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此前表示,即便特朗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談判順利,「這仍將會是一段漫長、艱困的過程」。
分析師認為,原因是中美在結構和經濟上面臨的爭端,遠比美國與任何其他貿易夥伴間的分歧更為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