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1

为對外開放探路 港先行先試助內地經濟起飛

2018-11-20
来源:香港商报

 

  习主席表示,港澳同胞在国家改革开放中发挥「先行先試的試點作用」,从CEPA到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港澳与内地在国际经贸事物中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图为2017年7月1日习近平见证大湾区建设协议签署。

  【香港商报网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40周年訪問團時總結,港澳同胞和社會各界人士主要發揮了「六點作用」,其中就有「先行先試的試點作用」。習主席稱,這既促進了國家對外開放,又有效控制了風險,也為香港、澳門發展提供了先機,比如,內地服務業市場開放,就是先在CEPA框架內基本實現廣東與香港、澳門服務貿易自由化,為全面實行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積累了經驗。可以說,香港與內地在國際經貿事務中的合作一步步加強,香港充分發揮單獨關稅區的地位優勢和高度國際化的特點,在協助內地經濟起飛過程中作出了獨特貢獻。香港商報記者 姚一鶴

  CEPA促三地聯手拓國際市場

  為使內地、香港及澳門三地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中央政府先後於2003年的6月29日和10月18日,與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政府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及《內地與澳門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此後幾乎每年亦簽署其補充協議。兩份CEPA是中央政府為促進香港、澳門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的重大舉措,也是中央政府為確保「一國兩制」方針在港澳更好落實的戰略安排。

  其中,內地的新經濟周期,為香港傳統支柱行業以及旅遊、零售、食宿等產業鏈,都能帶來難以預估的新增長空間。香港則擁有高度國際化的服務機構體系、現代化服務設施和相當高的專業化服務程度,並擁有各類國際性服務人才,以及健全的服務業制度。隨着CEPA的實施,香港與內地在專業人才的資格認定上彼此互認,人才交流日益頻繁,香港眾多的會計、管理、法律等專業人才進入內地相關領域,頻繁的人才交流有力地促進了香港與內地的經濟發展。

  目前,外商看好香港發展前景,投資持續增加;離岸製造業地位加強,內地製造企業的產品依託香港物流業優勢,通過香港管道而進入國際市場的趨勢增加;香港真正成為內地企業「走出去」,特別是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通道。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表示,国家改革开放40年香港会始终扮演和发挥着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和优势。资料图片

  香港成「走出去」最佳平台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李秀恒於上世紀80年代北上設廠。回憶當年,他表示,改革開放初期的十幾年是香港帶動內地的經濟發展,亦是香港企業帶領內地產品走向國際、走向文明的時期。回歸後,頃刻間港商坐擁內地十多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此時,中資以香港為平台實現「走出去」的也數不勝數,比如中信泰富、越秀、粵海集團等。

  40年過去了,李秀恒指出,香港漸轉變成為金融服務的提供者,以補足內地高速發展的需求。「內地在經濟變強的同時,亦呈現出方方面面的進步,包括管理制度、人才培訓、科技等,而人民的消費能力也大大提升。香港提供的專業服務中最重要自然要數提供股票交易市場,眾多中資都來港上市。」時至今日,港交所超過一半的股票為中資股。

  李秀恒稱,自己見證了國家接近半個世紀的經濟轉變,香港雖然從帶動內地經濟到成為金融服務提供者,但卻也始終會扮演和發揮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和優勢。中資想要打出國外或會受到一些阻礙,如近期的中美貿易糾紛,而香港則可以在中間作出調和,助力中資持續拓展機會。

  港企獲盡先機發展壯大

  太古集團(Swire Group)是一家老牌英資洋行,早在清朝時即從事與內地的貿易,目前在內地和香港都有業務發展。集團公共事務董事唐偉邦表示,「雖然很早就進入內地市場,但國家改革開放之後明顯感受到了更多層面的歡迎和支持,而且我們也對自己在內地市場所作的投資非常滿意」。如今,該集團已從最初的船務、蔗糖等單一貿易形式,發展到如今的五大領域,即航空、地產、包裝、海洋及貿易。

  太古集團公共事務董事唐偉邦表示,在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就可以感受到内地的明显变化。资料图片

  唐偉邦說:「有了內地改革開放,我們才有機會和內地政府和企業合作。內地有充足的勞動力和廣大的市場,這是我們最需要的源動力。除此之外,內地人力成本也相對香港更低。」事實上,改革開放後,集團旗下的航空線路從一兩條發展到如今的20多條,並在廈門建造了自家的飛機維修廠。「香港回歸之後,『一國兩制』更是讓我們的企業發展有了更廣闊的天地。我們熟悉法律制度,同時又擁有內地這個更大的市場,所以五大領域業務就在內地扎根發芽、茁壯成長。」

  他還指,CEPA出來之後,太古在內地的發展一直處於上升階段,近年來還拓展了投資貿易,如收購西南地區一個超過600家連鎖店的品牌麵包店。現在,「一帶一路」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之下,集團受惠更多,部分業務從原本單一的香港700萬人市場,一下子拓展到了粵港澳大灣區7000萬人的大市場,同時也有更多高科技創新人才為公司所用,他相信往後的業務還會向更多不同的領域拓展。

  港於灣區一定大有作為

  國際寶峰金融集團主席吳連烽,曾任職於南洋商業銀行。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家進入內地市場的外資銀行,也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及見證者。他說:「沒有國家改革開放,就不可能有香港的今天」。「『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優勢一點都沒錯,我接觸的外面很多金融界的朋友都認為這是香港的最大亮點!」吳連烽如是說。他認為,「一國兩制」將兩地由內而外相連,雖然體制不一樣,但香港是國家的一部分,聯手出擊才能有更多的收穫。

  國際寶峰金融集團主席吳連烽称:「沒有國家改革開放,就不可能有香港的今天。」资料图片

  吳連烽表示,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加工業大批進入內地,為當時仍在「摸石過河」的內地市場經濟從實踐上給予了很大的幫助。雖然兩地體制不一樣,但是能夠很好地洽談,並融合走出一條新路,這與港商在其中的表率作用無法分開。

  吳連烽認為,本屆政府迫切需要做的是加強兩地之間交流,加深彼此了解,特別是應在大灣區內創造一個更好的人流、物流、資金流相互流通的環境,這對未來大灣區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他亦認為,香港也應將自身優勢帶進內地,現時內地發展很快,然而在法治、誠信意識、國際化等方面仍有改善空間,而這些都是香港所長,香港一定能在這方面大有作為。

  助力人民幣國際化行穩致遠

  2004年2月25日,香港銀行開始受理本地居民個人人民幣業務,這是國家踏出金融改革開放的關鍵一步——人民幣國際化。從這一步開始,香港依託自身既聯通國際又安全可控的離岸環境,與內地一起推動「人民幣國際化」行穩致遠。

  繼2004年香港啟動個人人民幣業務之後,2009年國家又在香港推行了跨境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2010年內地與香港再度簽訂了備忘錄,允許人民幣如果不涉及跨境,可由香港根據當地法規和需求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自此,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大為擴展,涵蓋了存款服務、貿易結算、財富管理、投融資等多元範疇。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表示,這些實踐既有力地推動了人民幣走向國際,也進一步鞏固了香港聯通世界的門戶功能。

  人民幣地位不斷提升

  目前,香港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香港金管局數據顯示,香港離岸市場擁有海外沉澱50%左右的人民幣資金,人民幣收付量在全球佔比70%以上,每日平均清算額逾9000億元。雖然人民幣國際化面臨重重限制與挑戰,但人民幣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是不爭的事實。2018年是香港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15周年,展望未來10年,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所佔的份額,可望達英鎊和日元的級別。

  原浸會大學經濟系副教授巫伯雄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香港與人民幣國際化相關的業務成長已經成為關乎香港和內地經濟,整個中國的經濟,甚至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人民幣國際地位的提升,深刻地撬動了全球金融格局板塊。

  提到為何香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時,巫伯雄稱,「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一個國際金融平台,而香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同時還能減少市場波動,好似一個防火牆」。在未來,他相信人民幣會成為更多國際投資者支付、儲蓄和資產配置必須持有的貨幣。而如果條件允許、同時也有需要,將來香港官方還可能發行人民幣債券,這也就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滬港通拉開兩地互聯互通大幕

  2014年滬港通啟動,拉開了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大幕。滬港通是首個允許境內個人投資香港證券市場,以及境外個人投資中國A股市場的雙向產品。作為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標誌之一,滬港通業務的啟動意味中國內地證券市場面向境外市場的大門已經打開。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通過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內地與香港的市場正式流通,並且受到了國際的認可」。隨着互聯互通的打開,很多國際市場已經將A股市場作為標配,A股市場在全世界的權重將增加。

  李小加稱,互聯互通既可以滿足內地資本管制,又可以讓內地居民足不出戶投資香港乃至世界,這使得未來發展空間越來越廣闊,即使國家徹底開放內地資本市場,滬港通和深港通也不會失去意義。他還認為,即使開放程度足夠大,香港的作用依然巨大,香港與內地的監管者可以互相助力,做到開放又安全,但這需要監管者之間相互信任,在充滿挑戰的情況下尤其重要。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