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菁英會主席 莊家彬
目前,香港土地供應不足,窒礙整體經濟發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成《施政報告》中最大爭論部分。政府希望發展大嶼山東部,填海1700公頃,為香港帶來可居住110萬人的土地。外界卻指填海造地計劃造價高昂,惟筆者認為有關計劃充分體現政府在解決土地和住房問題上的決心和擔當。
目光放遠 成效巨大
「明日大嶼」願景計劃是一項長遠的措施,畢竟計劃需經過10年、20年、更甚30年逐步投入,而各界應聚焦討論如何實現計劃目標。對於坊間顧慮「明日大嶼」計劃會耗盡財政儲備,各界應認清計劃發展會分階段進行,不應相信所謂「倒錢落海」、「掏空庫房」等抹黑言論。
交椅洲及喜靈洲一帶填海1700公頃興建人工島,遠多於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諮詢1000公頃填海,相關的做法引起不少反對的聲音,惟我們應該相信特首的魄力及處事的長遠目光,其制定政府的方針不僅局限於現屆政府的工作,而是為香港整體發展設想。事實上,每項發展不是短期就能看到成效;相反,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成果。如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廣深港高鐵的通車,可望加速香港融入國家的發展,促進兩地的經貿合作。
最近一期居屋申請累計收到破紀錄25.8萬份申請表,58人爭一個居住單位,房屋供求長期處於失衡狀態。「明日大嶼」願景計劃,可建立大規模的土地儲備,解決長遠市民對住房需求。另一方面,大嶼山位置優越,與香港島鄰近。「明日大嶼」可望發展第三個核心商業區,與中環核心商業區相輔相成,組成都會商業核心圈,紓緩傳統商業中心中上環的發展壓力,帶動大嶼山的經濟發展,並提供大量就業機會,人工島建成後可在教育、醫療、科研、商業等多方面,提供場所和設施。可見填海計劃不只是單一的增建房屋措施,而是具遠足的策略性建議。
現時香港已沒有太多空間爭拗與等待,輪候公屋、生活在劏房、等候「上車」的青年等居住問題造成社會深層次矛盾,故長遠土地發展規劃是需盡快落實。為了香港長遠發展,社會應盡快達成共識,支持政府逐步落實土地開發措施,共同為香港下一代創造更理想的居住環境,避免房屋問題進一步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