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何子文
立法會九龍西補選塵埃落定,代表建設力量的陳凱欣以10萬多的得票勝出。繼3.11補選後,建設力量再次贏得漂亮一仗。反對派在敗選後隨即向公眾鞠躬致歉,並表示會作出深切反思和檢討。他們的確要痛定思痛,首要是檢討選民不支持的真正原因,了解到空泛的政治口號和政治炒作,已經行不通,而不是到處找代罪羊,歸咎馮檢基「鎅票」、歸咎青年不投票、歸咎市民無危機感,一味諉過他人。反對派如果不痛切反省,改弦易轍,下次恐怕輸得更慘。
李卓人是錯誤人選
整體而言,李卓人這次慘敗有兩大原因:
一是輸在個人。在這次補選中,陳凱欣不但年輕,而且資歷完整亮麗,對於中間選民有較大吸引力。相反李卓人不但年紀大,而且多年來有不少受爭議事件,雖然知名度高,卻是爭議滿身。其激進工會背景、曾助外傭爭取居港權的劣行,令他在公屋區及基層失票嚴重,連本應是反對派票倉的中產區也出現嚴重失票。至於「自決派」更加不會支持他。顯然,李卓人根本是一個錯誤的人選。
二是反對派的對抗路線、政治牌已經此路不通。李卓人的慘敗與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重創有一個共通點,就是過分操弄政治牌,一味對抗,不理民生,但在民心思變的大環境下,卻令選民十分反感。李卓人這次補選的主題其實只有一個「反」字,反對中央、反對填海、反對特區政府、反對施政報告。但市民不禁要問,反對之後又如何?對此,李卓人都沒有解答,整場補選他都是打意識形態牌、政治牌,這種選戰模式已經打了幾十年,反對派仍在樂此不疲,自然遭到選民唾棄。
反對派路線錯誤
上次補選鄭泳舜之勝,一個原因在於鄭泳舜代表的正是一種紮根地區、服務市民、做實事重民生的「務實政治」;而姚松炎代表的卻是反對派多年來死抱的「對立政治」,一條反中央、反特區政府、反發展的政治路線。最終姚松炎的落敗,說明「對立政治」得不到市民認同,社會的理性、溫和、務實力量正在抬頭。但這次李卓人代表九龍西,卻完全沒有汲取姚松炎的教訓,繼續逆民意而行,選舉路線和定位,完全與市民的利益和訴求相違,慘敗實屬意料之內。
目前香港政治氣候趨穩、形勢持續好轉,這其實是對過去幾年社會嚴重對立的一次鐘擺,市民厭倦了政治上的嚴重對立、議會長期陷入空轉,社會戰火不斷,對泛政治化的操弄感到不滿。這種民情隨着林鄭月娥上台達到高峰。民情在變,人心思穩,但反對派卻沒有調整路線,而李卓人不但其身不正,政綱更得不到民心,落敗是咎由自取,豈能歸咎他人?李卓人連反對派基本盤的票源都取不到,難道都是馮檢基的錯嗎?
九龍西補選兩連敗,不但令反對派在地區直選議席上少於半數,在九龍西的地區實力更全線敗退,這兩場選舉既是建設力量的勝利,也是民意的勝利,為特區政府有效施政提供了保障,創造了有利條件,這正是補選對香港社會最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