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3

揭秘:林清玄的文章为什么能成为高考试题?

2019-01-24
来源:凤凰网文化

  林清玄

  1月23日台湾媒体报道,知名作家林清玄过世,享年65岁。生于1953年的林清玄是中国台湾高雄人,曾任《中国时报》记者、《工商时报》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在台湾获奖无数,在大陆亦极受欢迎,知名度颇高,不仅有《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等文章被编入中小学语文教材,《阳光的香味》一文更是被选作了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凤凰网文化就此连线了高远东教授,作为当年将林清玄散文选入高考卷的命题人,他认为林清玄的文字积极向上,清淡而富有意味,像一杯清茶,余味无穷。

  凤凰网文化:您当时是出于怎样的考量将林清玄的《阳光的香味》选为高考阅读文的?

  高远东:我先声明一下,我们参加高考命题原来是秘密的,不对外公布命题的名单,但是因为我已经退出多年了,现在可以透露一下这件事。一般来说,高考语文命题选文,有一些考虑,就是文章的基调不能太消极,格调得是比较积极的。同时,这个文章本身还得非常有意味,不能太简单,必须有很丰富的层次,便于我们命题。如果太简单,那就找不到考点。另外它的文字水平必须经得起挑刺,必须得千锤百炼。所以我参加阅读与理解出题,每年选文特别头大。如果能够找到一篇好的文字,命题本身其实就好办。林清玄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作品也多次被选入语文课文,而且他的基调也是非常好的,他的文章看起来是很简单,每个字都认识,理解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但是特别耐琢磨,是有意味的。所以,我们那一年就选了林清玄先生《阳光的香味》。一直到今天,中学的模拟还参考这个东西。林清玄的文字可以说是进入到了我们中国语文教育很深的地方。课文里有、教材里有,全国高考考试语文卷里也出现他的作品。根据他的作品出的题很漂亮,反响都很好。

  凤凰网文化:您觉得林清玄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高远东:刚才我在朋友圈里转发了他去世的消息,下面写了简单的一句话,说林先生的作品是新鲜的、纯美的,有治愈作用的真鸡汤,不像我们现在流行的伪鸡汤文,看着让人恶心。其实我觉得他文章风格不是鸡汤,他的文风更像茶,清新、自然、有哲理,特别是其中的情绪、情感都是积极的。虽然他也写忧伤、悲哀,但是最终都是非常积极的,不会走向消极。我觉得他这种品格是特别可贵的,他的哲理性都是通过生活的真实体悟一点一滴流露出来,亲切、真实、真切。所以我非常喜欢他的文字。有的人问我,你为什么喜欢林清玄?我说林清玄怎么不能喜欢?他的文字真的是很好,鲁迅、周作人我也喜欢,其他的大文豪也喜欢,但林清玄像一杯清茶,余味无穷,看起来是有点清淡,实际上是非常有味道的。

  凤凰网文化:林清玄的作品在上世纪80年代就非常畅销了,他的流行是不是暗合了当时两岸读者的精神需求?

  高远东:他在80年代算是成名,当时台湾的散文,女的是三毛,男的就是林清玄。后来90年代以后有文化类、政治类、历史类的东西大量出现。林清玄的文章对我们来说,接收起来一点隔阂都没有,因为他所有的题材都是日常生活,完全没有两岸的隔离造成了文化上、语言上的隔绝。所以80年代大陆读者一下子接收很顺畅。他是写普遍的人性、人情和美好。

  凤凰网文化:现今网上有文章说现在很少人还读林清玄了,是不是他这种舒缓、近似鸡汤的风格已经过时了?现在很多读者比较反感这种文风。

  高远东:是的,这也是没有办法。林清玄他的文字是真鸡汤,但是鸡汤多了大家肯定会烦。文学也好,艺术也好,还是要百花齐放,只有林清玄也肯定不行。但是,这一段时间大家都读过了林清玄,但是过一段时间,再隔个十来年,也许就不读了,然后又重新发现他,这种可能性也有。

  凤凰网文化:现在读林清玄文章最大的意义是什么?

  高远东:我觉得他像茶,像鸡汤,像没有药味的有治疗作用的食品。我觉得挺好。他文字的那种纯粹感是很难得的。我们很多人用汉语都不注意文字本身的那种美,我们应该重视他的文字风格。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