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898

深政協提案引發熱議 深港醫藥界籲快建國際中醫藥港

2019-01-25
来源:香港商报

 

  繼去年提出在深港河套地區建設中醫藥科技創新園提案之後,在剛剛結束的2019年深圳兩會上,深圳政協常委、金活醫藥集團(01110)董事局主席趙利生提出了設立中國國際中醫藥港的提案。該提案提出內地與香港中醫藥文化同根同源,應該互通互融,「亟盼政府的手和市場的手相結合」。

  該提案引發了深港中醫藥界專業人士的共鳴和熱議。兩地醫藥學專家和企業家紛紛表示,建設中國國際中醫藥港恰逢其時,不僅能夠做大做強中國傳統的中醫藥產業,搶佔世界主導權,也能幫助更多的香港企業拓展內地的廣闊市場以及走向海外。但鑒於內地和香港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同,僅靠市場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在政策層面做出突破,才有利於內地與香港聯手,共同發展中國國際中醫藥港。

  謝國昌:籲簡化審批流程 助更多港企入內地

  成立70多年來,京都念慈菴已成為馳名世界的香港品牌,在香港和台灣地區擁有三個獲得國際GMP認證的世界級先進廠房。京都念慈菴產品也是內地止咳中成藥第一品牌。香港中藥業協會創會會長、京都念慈菴董事長謝國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京都念慈菴發源於北京,多年前在香港設了廠,80年代改革開放之時又重返內地市場。「中國市場發展很快,很榮幸能夠在其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除了京都念慈菴的產品,香港的很多中醫藥產品都在內地赴港旅客的購物清單上。目前,香港製藥企業的產品進入中國內地,需要取得國家進口產品註冊批文,而要想獲得該批文,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以京都念慈菴為例,每五年就要申請一次註冊批文,每一次審批的時間都較長,導致有些時間進口藥是真空期,這對我們來說很是困擾。」謝國昌告訴記者,內地嚴格的審批制度是為國民健康着想,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繁瑣的審批流程,會難倒不怎麼熟悉內地審批政策的香港中醫藥企業家,有很多香港藥企進不了內地市場。

  謝國昌建議,兩地中成藥要有一個互相通認的機制,「譬如已成功註冊了香港HKC牌的中藥、已拿到香港GMP 認證中藥,可以在內地藥監局認證過了之後,直接入內地銷售,這可以省下了很多時間,商機無限。」

  隨着國家對大灣區大力推動,香港與內地的密切合作,香港優質中成藥為內地消費者所信賴。對於已取得香港GMP認證,但一時不能取得進口註冊批文的香港優秀的中成藥,謝國昌很是贊同這些藥品可以在進入國家海關跨境電商產品目錄後,在線上進行跨境銷售。謝國昌說,深圳廣州有非常成熟的跨境電商的配套,包括保稅區、保稅倉、政策以及產業鏈,優質的中成藥在內地有很好的條件和土壤。「隨?消費升級,越來越多消費者習慣了在網上購物,相信網上購物對消費者很多方便,對產業來說也是好事,希望內地香港有個網上交流的平台。」

  期待政府配套政策支持

  針對趙利生委員提出的在深圳河套地區建設中國國際中醫藥港的建議,謝國昌就認為,這個也是香港業界的訴求,「我們業界希望在深港河套地區建設一個基礎的平台,在那裏生產的產品,可以自動得到內地與香港兩地政府的認證、准許和認可,及時可在內地銷售,我們業界認為這是最好的辦法。」謝國昌說,當然中國國際中醫藥港不限於藥品的生產環節,在藥材原料、採購、研發、生產到市場推廣等多個環節都是很大的作用,為大灣區年輕人造就了很多的就業機會。

  謝國昌指出,香港中成藥業界相信市場是一個好的推動力量,但建設中國國際中醫藥港,須有兩地政府在機制方面加強對接,以及積極的政策支持。在謝國昌看來,兩地政府政策的配合和指引,比如香港知名度高的中成藥企業可以獲得政策優惠、土地優惠、稅收優惠、以及相關資金上的支持,可以推動更多香港優秀中醫藥企業入駐,培育出良好的產業的氛圍。與此同時,在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上,希望出台優秀中醫藥專業人才落戶河套地區的配套措施和獎勵制度。

  呂偉強:冀政策扶持放水養魚 助力做大中醫藥港

  在香港中華製藥總商會會長、嶺南藥廠(香港)有限公司行政總裁呂偉強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的推出,橫琴等大灣區的很多地方都有相關配套,對香港中醫藥界、中成藥生廠商來講是個喜訊,也是香港醫藥品牌走向國際市場的機會。

  「目前香港部分廠家除了有香港GMP,有的有澳洲GMP,如果內地能夠兩者都接受,會讓香港的廠家更加方便。」呂偉強說,目前香港能夠以藥字號進入內地市場的有余仁生、位元堂、保濟丸、嶺南藥廠、白花油、保心安油等,大都是香港百年老字號。呂偉強指,現時香港有200多家廠牌,能夠有GMP的約為19間,佔一成都不到,還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增長了之後,自然有資格向國內申請,這個是很必要的,」呂偉強指出,內地檢測制度和方式與香港還是有不同,這需要時間磨合。

  據呂偉強介紹,為了發展中醫中藥行業,香港政府預備了5億元的基金,香港中華製藥總商會也會積極去爭取基金的支持,讓更多製藥企業能夠達到GMP對廠房的要求,以對接到內地市場。

  談及在河套地區建設中國國際中醫藥港,呂偉強認為,這是一個極好的建議。「講來講去,內地有這麼多中醫藥人才,廠房、土地方面又有很好的條件,這些優良的條件給我們發展,以讓我們跳出中國,走向全球。」呂偉強說,如果想要吸引優秀的香港中醫藥企業資源,中國國際中醫藥港希望能夠在項目用地優惠、稅收扶持力度等方面着力,吸引企業入園「放水養魚」。呂偉強坦言,「我們業界最關注的是地價如何?是租還是買?在建造費用方面,因為面積比香港大很多,建築更大,國家是否有支持我們一部分?還有,是否5年內有稅務豁免,如果有會讓商家興趣大增。」

  看到深港河套地區創新發展的前景,呂偉強認為,這是讓香港中成藥企業做一個優質GMP廠房的機會,生產出來的產品不僅銷往內地與香港,還有龐大的全球市場。「現在除了內地,歐美、東南亞,比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國都已經有GMP規管,」呂偉強稱,如果能在河套地區擴大生產,拿到有GMP規管的國家去申請藥品進口,前景無限。就在接受記者採訪的當日,呂偉強就飛赴馬來西亞洽談合作業務。

  針對趙利生有關「對一時不能取得進口註冊批文的優秀香港中藥產品,可以批准其產品進入國家海關跨境電商產品目錄,允許在線上進行跨境銷售」的建議,呂偉強就表示,在內地藥監部門監管允許的範圍內,如果能夠多了這個渠道,作為香港商人來講是絕對歡迎的。

  唐旭東:期待政策突破 聯手打造中醫藥港橋頭堡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創新中藥及天然藥物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唐旭東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國際中醫藥港提案的產生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和產業背景。在社會背景方面,2016年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凸顯了強大的市場需求,而中醫藥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等國家法規的出台,也讓他覺得中藥港建設的時機是非常成熟的。

  唐旭東指出,香港中醫藥傳承發展非常好,也有很嚴格的規管制度和檢測體系,而深圳是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驗區,在創新方面非常完善,兩地優勢互補,能夠對中國中醫藥事業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這次中醫藥港的概念的提出,有很好的文化土壤和長期工作的基礎。」唐旭東認為,兩地對中醫藥的檢測標準不同,如何認同相互的鑒定結果,就需要在河套地區進行試點,進行創新。

  唐旭東指出,光靠科技層面是遠遠不夠的,「數據只是評判依據,能否得到兩方面的認同,主要是要有突破:一是涉及到法律法規的體系,不能光靠市場手段,一定是粵港澳三地、大灣區整個政府部門介入進行政策制定, 建立資源共享、互聯互通的平台進行合作。」唐旭東稱,其次在標準的認定方面,可以借鑒日本韓國的經驗,但這也需要創新的協同機制來保證,需要從政府層面進行解決。

  「大灣區是個很大的發展機遇,中國國際中醫藥港有一定的橋頭堡的地位,希望能在這方面有所突破。」唐旭東介紹稱,中國國際中醫藥港可加強中醫藥監管合作,引進相關檢驗機構的技術服務。

  詹華強:內地香港聯手 搶佔全球中藥主導權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暨中藥研發中心主任詹華強教授對全球中醫藥市場深有研究。他告訴本報記者,中國中醫藥在全球的地位,可以用「可悲」兩個字來形容。

  「兩到三年前,全球中醫藥相關產業值500億美金,中國僅佔10%,而德國日本就佔了70%。」詹華強告訴記者,中國供應了市場95%以上的原材料,而其他國家用中國產的原材料,製成產品再轉賣到中國。「日本用《傷寒論》做出來的漢方藥,賣到中國及東南亞市場,非常暢銷,價格又比中國產的貴了10倍。」詹華強說,又如屠呦呦的青蒿素,近98%的原材料是中國提供,知識產權也是我國的,但現時市場上青蒿素的藥品,中國只能分得10%的產值。

  在採訪過程中,詹華強多次強調,如果不將原材料運去日本,而是留在國內自己做,那中國就可以佔有產業鏈中大部分的利潤。不過,詹華強也說,這其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除了產品外形質量問題,消費者對藥品真假的疑慮也要打消。詹華強告訴記者,香港的科研技術不會差過日本,但在技術應用沒有日本的好,沒法做到同日本漢方藥一般,無論何時出品,藥品的成分品質都很穩定。他建議中國可以參考日本製藥的標準,由某一個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證明,讓消費者放心。

  詹華強指出,中國想要在全球市場上佔據主導權,香港和內地要聯合起來。香港在技術、人才創新、資金等方面有優勢,而內地在市場、廠房等方面有優勢。「大灣區是個好的概念,包括深圳前海、珠海橫琴等大灣區內可以拿到廠房,能夠做到前鋪後廠,將科研放在香港,生產放在大陸,銷售可以在大陸,也可以在國外。」

  詹華強說,這其中有個問題,即香港與內地的中成藥市場是互不相通的。因此,他對趙利生提出的建設中國國際中醫藥港的提案非常贊成。「國際中醫藥港的概念很好,在保健食品、古方 、藥品等每一個層次有不同的接軌方法。有了這個方向,產業就很有意願去投資。」詹華強表示,香港中藥界與深圳中醫藥界一直有溝通,很想將來在河套地區,做到「一地兩檢」,一次註冊,兩地通行。「在河套地區出廠的中成藥,在香港註冊的同一時間在內地也可註冊,兩地都能買得到,那樣的投資價值就很大了。」詹華強強調,這需要大灣區在政策方面給予支持,最主要是要在制度上進行創新,同時給予深港河套地區生產的藥品優惠政策。

  詹華強同時亦建議,在國內成立達到國際標準並具有良好聲譽的獨立檢測機構,讓消費者對中成藥的生產有信心。在他看來,現階段內地與香港對中醫藥的投資都不少,只要兩地制度和政策創新,香港的專才和內地的市場合力,一起可以做大事。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