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泉州社團聯會會長 葉建明
2019年CCTV春晚,央視向全國人民奉獻了一場「藝術+科技」的盛宴。在深圳分會場,激光投影秀、柔屏衣舞蹈、機器人舞蹈、148架三角鋼琴大陣、1300架無人機「牡丹花」--因為5G邂逅4K(超高清),顯得更加酷炫。在長春分會場,5G牽手VR(虛擬實境),翻飛的雪花、飛騰的鯨魚,亦真亦幻。己亥春晚,首次通過5G網絡在主會場和分會場間實現超高清視頻實時回傳直播,意味着中國在5G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成為邁向5G時代的宣言。
實現5G商用
5G走向實用,是一件「中國喜事」。當世界上不少國家還在使用3G時,中國的5G已率先走向實用,「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5G的第一特性是高速率、大帶寬(eMBB),網速可達10Gbps,是4G的100倍以上。1秒鐘便可在手機上下載一部電影,還可盡情玩大容量的AR/VR遊戲。第二特性是大規模、廣連接(mMTC),每平方公里支持100萬個連接,「萬物互聯」由此而生。唯有5G,才能讓1300架無人機升空,組成一朵3D「牡丹花」,且花瓣花蕊結構分明。第三特性是低時延、高可靠(URLLC),點對點連接,4G延遲約為50毫秒,5G延遲約為1毫秒(1毫秒=0.001秒),可實現同步控制、即時控制,眼到手到。正是如此,在北京的醫生就能操控機器人給在西藏的病人實施遠程手術。
據悉,5G商用已在中國漸次鋪開。深圳今年率先開展5G商用試點,以構建全球領先的智能化信息基礎設施。發起成立「5G能源互聯網聯盟」的中國移動,已在江西完成首個智慧電廠驗證。京東方開着國內首個5G+8K產業生態圈。青島、天津、武漢的無人港口在進入5G時代;中國的多個國際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成都雙流機場、北京新機場等開始率先成為5G機場。目前,華為已獲30個5G商用合同,25000多個5G基站已發往世界各地。這些合同中包括18個歐洲合同,佔比60%。華為表示,「25000」這個數字每天都在改變,因每天都在生產、發貨。
5G+AI(人工智能)比翼齊飛,人們的生活方式(智能家居、遠程醫療)、交通方式(自動駕駛)、生產方式(智能工廠、智能電網、精準農業、無人港口)、管理方式(智能城市)等都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中國創新科技改變人們生活,令人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的願望成真。
5G是一塊大蛋糕,誰都想擁有最大的份額。市場研究機構IHSMarkit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的產值,相當於中國2017年一年的GDP。
中國領先全球
1G時代美國獨霸,2G時代歐美稱雄,3G時代美歐主導、中國參與,4G時代美歐中「三分天下」。而到了5G時代,則由「中美主導」。
在5G標準中,中國擁有21項(華為8項),美國只有9項(高通5項)。通信領域最為基本的理論指標是香農極限--在會隨機發生誤碼的信道上進行無差錯傳輸的最大傳輸速率。Polar是目前唯一可達香農極限的編碼技術,被譽為通訊領域皇冠上的明珠。在這顆明珠上,華為投入最多、收穫最多,向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聲明的Polar專利(截至2018年7月27日),華為佔49.5%,高通佔5.8%。而在整體5G專利上,華為以1970件排名第一(佔17%),高通以1146件排名第六(佔10%)。美國無線通信和互聯網協會(CTIA)去年4月發布《Raceto5G》報告稱,中國5G居於領先地位。今年,華為5G微波榮獲印度頒發的2019年格雷厄姆貝爾「創新電信解決方案」獎。
中國的5G技術「居於領先地位」,意味着既不是「山寨」來的,也不是「強迫技術轉讓」來的,標誌中國依靠自己的努力,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中國創新科技從跟跑到領跑不再只是夢想。春晚5G技術的展現,顯示中國創新科技發展的終極目標,就是為了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中國一向秉承先進成果是人類共同財產,願意與世界分享,5G技術亦然。某些國家以5G會危害「國家安全」為藉口,抵制華為,是很可笑的。5G是技術,只是工具。目前世界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華為設備,但並沒有因其技術原因發生「國家安全危險」,而且,除了政客及其追隨者外,並沒有專業人士指責華為技術「危害國家安全」。
抵制中國5G,是一種技術冷戰模式,這並非剛開启,幾十年前就開始了,從《巴黎統籌協議》到《瓦森納協定》,技術冷戰從未停止過。只不過,過去不允許向中國輸送高科技,而今天則是抵制中國的高科技輸出。世事變化,足見中國發展的迅猛。
進入2019年,華為5G在全球的影響力必將進一步提升。世界很清楚,沒有華為,實現真正的5G商用,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