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深圳發佈首本社會組織藍皮書

2019-02-28
来源:香港商报网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黃鳳鳴報道:2月28日上午,由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深圳國際公益學院主編的首本深圳社會組織藍皮書--《深圳社會組織發展報告(2018)》在深發佈。深圳社會組織正以專業化、標準化、精細化的實務實踐推動社會服務轉型升級,深圳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的經驗對全國具有引領和借鑒作用。深圳市民政局局長廖遠飛、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局長凌沖、市社會組織黨委專職副書記郭建、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黃浩明、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副總編輯童根興等領導與嘉賓出席了藍皮書發佈會,發佈會由國際公益學院劉冰華助理院長主持。
 
  深圳市民政局廖遠飛局長在發佈會致辭中表示,社會組織是一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深圳經濟特區建設發展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他提出,深圳社會組織要進一步準確把握新形勢下社會組織工作的新機遇新要求,堅持服務國家、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服務行業,聚焦黨委政府關注、人民群眾需要的地方和領域,不斷加強能力建設,更好發揮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服務科技創新、服務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服務脫貧攻堅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深圳「改革開放再出發」中展現更大的擔當和作為;加強內部治理,堅持公開透明、運作規範,努力提升自身建設和發展的規範化專業化水平,增強社會公信力,不斷探索和豐富符合中國國情、體現時代精神、適應社會需要的現代社會組織發展模式。
 
  深圳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凌沖局長在以「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主旨演講中,提出了未來一段時間的社會組織管理工作的重點,包括:第一,要共建完善的法規政策體系,如社會組織管理扶持辦法、異地商會管理辦法、重大事項報告辦法等。第二,要着重推動調整、優化管理服務的體系,尤其需要提高社會組織管理和服務信息化水平。第三,要繼續優化社會組織發展環境,特別是研究出台在財政、稅收、人才培養、集聚園區建設、社會組織激勵措施等方面政策,讓優質社會組織有更大的發展空間。第四,要進一步加強綜合監管和監督,為守法社會組織擴大發展空間。他指出,內部治理不健全、信息公開不完善是當前社會組織受到處罰的主要原因,未來必須加強社會組織內部治理能力,加快信息公開機制和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社會組織相關政策法律法規的學習與普及。第五,要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旗幟鮮明地堅持黨對社會組織的領導。如何在社會組織當中發揮好政治引領作用、如何通過黨建來促進社會組織建設還是未來需要大力氣推動和研究的議題。最後,他寄語深圳成為社會組織成長的福地,打造公益慈善資源的窪地,成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高地。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童根興副總編輯認為,深圳社會組織藍皮書對全國社會組織和個體社會組織的三點參照意義,即總結了在黨的領導下國家開放、經濟發展與社會成長之間的邏輯關係;展現了社會組織成長與發展的路徑;以及社會組織如何以跨區域合作的經驗應對結構性和地區性變化的挑戰。
 
  國際公益學院黃浩明副院長在以「社會組織如何推動社會服務轉型升級」為主題的演講中,指出了社會組織在推動社會服務轉型升級面臨五個挑戰:認識觀念滯後、缺乏戰略目標、缺乏行業標準、缺乏專業人才、政府支持不足。他認為,社會組織推動社會服務轉型升級的對策的核心,在於從提升社會組織治理能力、加強社會組織創新能力、強化社會組織協同能力、確保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四個方面着手提升社會組織使命型領導力。
 
  國際公益學院唐昊教授就本書的編撰過程和全書內容做了主題彙報。藍皮書回顧了深圳社會組織管理與發展的脈絡,重點呈現了2017-2018年深圳社會組織發展的現狀和亮點,尤其是近年來深圳社會組織在社會組織黨建、政策法規建設、人才隊伍建設、助力精準扶貧和「走出去」方面的工作成效,並以區域報告的形式,展示了各區(新區)在社會組織管理與發展方面各具特色的生動實踐。

  深圳社會組織七大亮點引領全國
 
  亮點一:行業協會服務經濟能力突出
 
  深圳的許多行業協會也在經濟服務領域表現出色,在服務企業發展,制定行業標準,開展行業自律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成為政府與產業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樑。早在2004年深圳就啟動了行業協會與主管部門脫鉤的進程,成立了行業協會服務署,對行業協會進行統一管理。深圳先後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規,引導和促進行業協會、商會健康發展。區一級也通過出台了扶持政策,設立專項資金等方式支持行業協會的發展。深圳市行業協會商會總數從2014年的565家增長至2017年的910家,年均增長率為17.23%。其中2016年市級行業協會迅速增長,達到了407家,比2015年的208家翻了將近一倍。深圳的行業協會商會脫鉤早,邁向市場化競爭,經過十餘年發展,已經進入了良性循環。根據2017年年報統計情況,708家行業協會商會的平均收入為157.77萬元(全文均為人民幣),比社會團體平均收入高三成左右,行業類協會年度總收入達到了11.17億元,佔3535家社會團體總收入的26.51%。
 
  亮點二:社會服務專業化、標準化、精細化引領全國實踐
 
  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副院長黃浩明認為,深圳社會組織正在通過專業化、標準化、精細化的實務實踐推動社會服務轉型升級,尤其以社會工作為代表的社會服務發展成果顯著。在社會服務專業化方面,深圳形成了崗位、項目、社區服務中心三大綜合服務模式,推動社工服務覆蓋各區(新區)、街道和社區。截至2018年,深圳已累計開發了16865個社會工作崗位,崗位社工市區各級共投入13.23億元;在683家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展社會工作服務,涉及社區、企業、教育、醫務等15個領域。在社會服務標準化方面,深圳統籌起草的企業社工和老年社工等兩大領域服務標準被列為國家行業標準。服務的專業化發展助推深圳社會工作往精細化方向深耕。以禁毒社會工作為例,從早期單一的宣傳教育和幫教服務逐步深化,發展成為多層次預防、多種服務模式相結合的系統服務。
 
  深圳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也向全國多個地區輸出了發展經驗和運營模式,深圳市對口支援新疆(喀什)社會工作站成立十餘年來,共有54名援疆社工奔赴喀什,共引入資金3291萬元。近兩年,深圳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又以「牽手計劃」為紐帶,與兄弟省市共享發展成果。
 
  亮點三:科技類社會組織助力科技創新成果卓著
 
  深圳具有良好的科技創新創業氛圍和營商環境,向來注重科技研發創新。科研類民辦非企業單位能避免傳統事業單位僵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能採用更高效的現代財務管理模式,同時也因為社會組織的性質能規避在未來國際化發展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這驅動着科技類社會組織的發展。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深圳擁有科研類社會組織718家,佔全市社會組織的比重達到5.45%。其中,科研類民辦非企業機構517家,佔全市社會組織總量的3.92%,占科研類社會組織的72.01%。2016-2018近三年間,我市科研類民辦非企業機構數量,年均增長率約15.87%。在產業政策引導下,深圳的科技類社會組織主要聚焦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如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等,呼應深圳的產業鏈發展,走產學研相結合的源頭創新,提高了技術產業化的效率。
 
  亮點四:以公益金融促進慈善資源整合
 
  深圳作為全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區,不僅在經濟領域勇於突破,在社會領域也敢於創新。深圳充分發揮城市核心優勢,在全國率先探索和發展公益金融,拓寬慈善資金來源,促進慈善資源的整合。截至目前,深圳共備案慈善信託7個,慈善信託財產總規模為6617.6萬元。2018年成立的「大鵬半島生態文明建設公益基金」,是全國首個「政府委託+慈善組織受託」的慈善信託,專項資助大鵬半島生態文明建設相關公益項目和活動。深圳市福田區2017年率先提出要用五年時間打造初具規模的社會影響力投資高地。2018年3月,福田區正式出台了《福田區關於打造社會影響力投資高地的扶持辦法》,根據「分類扶持、重點培育、盤活存量、提升增量」的原則,按照社會影響力投資的特點以及投資業態的不同運作模式,分類予以扶持,鼓勵社會影響力投資相關主體快速創新發展。作為影響力投資的重要推動者,深圳國際公益學院連續舉辦了兩屆國際公益金融峰會,並聯合多家金融、公益、實業、媒體等機構共同發起《全球社會影響力投資共識》(也稱香蜜湖共識),呼籲各國政府與地區廣泛開展合作對話,構建全球社會影響力投資合作網絡平台,目前加入香蜜湖共識的單位已達111家。
 
  亮點五:人才培養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
 
  人才是推動社會組織和公益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對人才培養的重視助推了深圳市社會組織的高質量發展。在人才培養機制上,以社會工作人才為標杆,出台了《關於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社會工作發展的意見》以及七個配套文件(以下簡稱「1+7」文件),內容涵蓋了關於社會工作人才培養、評價、使用和激勵的相關政策措施,為打造專業的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奠定了基礎。並且通過建立社會工作發展和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示範區,利用地緣優勢,引入香港督導,藉助香港的社會服務經驗培養本土督導人才,提升深圳社會工作專業化水平。深圳還率先將社會工作人才納入人才安居範圍,多個區級政府也出台社會工作人才扶持辦法。此外,深圳藉助社會組織的力量培養社會工作人才和公益慈善人才,如成立全國首家社會工作領域的專業學院深圳經濟特區社會工作學院打造多層次的社工人才培訓架構;成立以建設培養榜樣型慈善家和高級公益慈善管理人才為目標的深圳國際公益學院。
 
  亮點六:以平台建設推進社會組織合作升級
 
  國內的公益慈善事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然而公益慈善事業社會認同和社會參與不足、社會服務需求和社會服務供給的鏈接不足、社會服務供給與公益慈善資源的對接低效,是我國公益慈善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障礙。中國公益慈善項目交流展示會對促進行業資源全要素整合起到了重要作用,展現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2017年深圳中國慈展會發展中心、北京大學公民社會研究中心、中國公益研究院、南都公益基金會、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億方公益基金會和中國人民大學尤努斯社會事業與微型金融研究中心共同發起了社會企業認證,通過規範化認證,激發社會企業活力,促進跨部門、跨領域的資源流動,以社會創新的方式去解決社會問題。扶貧助困一直是慈展會的重要內容,連續三屆慈展會都把扶貧濟困作為中心主題。第六屆慈展會更是開闢了扶貧專場,共有312種消費扶貧產品參展,實現了49個扶貧項目的資源對接,意向幫扶和對接金額近130億元,營造了扶貧向善的良好社會氛圍。
 
  亮點七:社會組織「走出去」協力深圳國際化大都市建設
 
  深圳的社會組織從深圳出發,輻射珠三角,遍及全國,同時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積極走出去,在展示品牌形象和搭建國際化平台,深化經貿交流與合作,促進社會創新與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據2017年度報告統計,深圳市社會組織共開展國際合作項目42項,參加國際會議356次,參加國際組織41個,組團出國(境)訪問217次,舉辦國際博覽會8次,接待國(境)外機構訪問3次,內容涉及經濟文化合作與交流、技術交流與洽談等。2017年共有316家社會組織參加國際活動680次,相較2016年的512次,有了較大的提升,尤其是參加國際會議這一項,從2016年的172次激增至2017年的356次。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