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914

【采访手记】民族宗教可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助益

2019-03-07
来源:香港商报

    在6日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寧夏代表團開放日上,本報記者問了一個有些「敏感」的話題,說它敏感是因為涉及到民族宗教問題,但從代表的回應來看,老記認為民族宗教問題本質上是事關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改善民生的實際問題。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帶來的不僅是社會和諧,也能伴生出獨特的地方文化和魅力,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不小助益。

  全國人大代表、寧夏吳忠市市長喜清江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問時談到,當地將民族團結的工作深入到了小學、社區等地方,建起了27個學校民族團結育苗工程和連續成功舉辦了14屆社區鄰里節,還湧現出遍布城市以服務各族民眾為目標的「王蘭花熱心小組」志願服務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顯著增強。」

  地處中國西北內陸腹地的寧夏並沒有特別的地理優勢,但因其獨特的民族構成,在對外開放和促進經貿上,確實也起到特別的增進作用。向外看,自2010年起寧夏就開始主辦中阿經貿論壇(現升格為中阿博覽會),不僅為當地吸引來眾多投資興業的外國客商,亦幫助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不少中企項目更快在阿拉伯國家落地。統計顯示,2017年寧夏實現進出口總額341.3億元,同比增長58.6%,增速位居全國第一。

  處理民族宗教問題有一個比較好的範例是東南亞的新加坡。在1989年,新加坡用西方所謂民主國家並不認同的方法,強制推行了各族群按比例混居的舉措,到現在的結果就是給社會發展帶來了切實好處,各族交往了解增多自然少了很多誤會。馬來族鄰居甚至會對在電梯裏碰見的華人鄰居講上一句「返屋企啦」,華人也會在互相寒暄時說上一句「Makan(馬來語:吃飯)already」讓人頓覺關係熱絡許多。這種看似帶着強制色彩的政策帶來的不僅是社會融合,也帶來了經濟騰飛之後社會繼續保持和諧穩定的基礎,新加坡人對自己國家的認同感不斷提升的良好局面。

  香港商報記者 敖雷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