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

深深懷念 事迹永銘 王敏剛貢獻西北開發至巨

2019-04-08
来源:香港商报

   

王敏刚于2015年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设的“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展望”专题论坛发表演讲。

  【香港商報网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王敏剛上月11日於香港病逝,他一生為香港、為國家鞠躬盡瘁,社會各界至今仍然深感懷念。不過,近日卻有人刻意抹黑他所作的貢獻,為了讓讀者自行判斷,本報特意收納了幾個王敏剛生前的事迹,讓各位仔細品味。在這些故事中,以積極參與開發祖國大西北的文化旅遊業最為人津津樂道。

  1992年率先推西北文化旅遊

  王敏剛生於1949年,是香港「造船大王」、中華造船廠創辦人王華生長子,年輕時求學於美國加州大學,主攻船舶工業設計,他在畢業後回到香港,繼承家族事業。

  他自小熱愛中國歷史及文化,隨中國在1978年12月18日後推行改革開放,他上世紀80年代初是首批前往內地考察及發展的香港人,回到家鄉東莞考察後,決定投資額約2億元,成為首批參與內地港口建設的港商。王敏剛投資的項目涵蓋加工工業、港口、酒店、建築等多個領域,他不僅投資參與了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個海港深圳東角頭的建設,亦成功競標第一個南海探油項目。

  踏入上世紀90年代,王敏剛在內地的投資重心由重工業轉移到文化產業,率先於1992年投資開發西北文化旅遊業,成為港商走進大西北的先行者、大西北旅遊業的開荒牛,他希望能透過開發當地的文化資源,開啟當地的文化力量,把富有文化價值的資源轉型為文化產業,讓其持續發展。他在1993年成為聯合國多元組織「絲綢之路計劃」的成員,在1993年毅然決定在當時仍屬荒蕪之地的敦煌,出資1.5億元建立首間文化旅館──敦煌山莊,正式展開其發展文化產業的旅程。

考察乌兹别克斯坦的历史文化艺术。

  投資敦煌山莊項目兩年完工

  當年的西北部不但擁有大量天然資源尚待開發,敦煌文化是中國精彩文化之一,絲綢之路亦是外國遊客嚮往之處,但由於當地缺乏酒店和交通配套,接待遊客能力低,導致不少遊客卻步,由王敏剛投資的敦煌山莊項目只需兩年就完工,惟當地政府的交通配套卻等足十年。王敏剛過去接受傳媒訪問時曾憶述當年情況,坦言敦煌山莊在開業首年即錄得虧損,最困難的時候帳面上僅有800元,甚至在當地菜場賒過帳。即使面對如此困境,他從未有退縮,始終堅信自己在當地提供的住宿服務是獨一無二的,最後成功熬出一片天。

  除了敦煌的項目,王敏剛過去投資開發的文化旅遊項目,足迹已延展至西安、烏魯木齊各地,在內地投資金額逾5億元。經歷20多年的歲月後,他投資的項目逐漸獲得回報,隨國家近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改善,讓他打算在敦煌建立一座玄奘博物館,繼續傳播兼收並蓄的中華文化。

  王敏剛早於十多年前的2005年在北京他開設的侶松園賓館接受訪問時,曾談及自己投資興建的「文化酒店」的願景:「經商,必定要賺錢,但經商並不完全是為了賺錢。文化資源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是不可取代的和可延續發展的寶庫,其市場時間的跨度比潮流式消費產品更大,因此,文化旅遊是一個很好的商機,文化酒店也將會有一個龐大的市場。同時,文化交流很重要,我希望通過投資文化旅遊業,向世界介紹我們的歷史文化。」

  熱心培育青年促進兩地交流

1990年,王敏刚参与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在中山大学的植树活动。

  王敏剛對國家文化及教育工作不遺餘力,並一直關心青年工作,曾擔任全國青聯副主席、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長、香港青年聯會第二屆主席、香港培華基金會常務副主席等,多年來熱心培育香港青年成長及促進兩地交流。此外,他亦積極在多所非政府組織、政府機構和專上學院演講授課,以及支持慈善工作,曾經在保良局、東華三院和仁濟醫院等慈善機構擔任總理。

  擔任全國青聯副主席

  早在1982年,王敏剛已與霍英東、李兆基、王寬誠等熱心中華教育的工商界人士發起成立了「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擔任第一任秘書長及常務副會長,籌集資金,逾30年來為內地舉辦了包括旅遊、石油管理、工商管理、建築設計等逾500個培訓班,培訓了逾萬名內地的專業和服務業人才。除此以外,王敏剛亦熱心於青年事務,於上世紀90年代,在時任新華社婦女青年部副部長王志民的領導下,積極參與組建香港青年聯會的工作。 

  王敏剛於1994年擔任香港青年聯會主席,後來更擔任全國青聯副主席。據當時與他一起投身青年工作的朋友介紹,王敏剛在香港迎接回歸、回歸前後兩地青年的交流等許多活動中,均是主要策劃者和領導者,「在組建香港青年聯會之初,他出錢出力,很長一段時間,香港青年聯會的活動、聚會、研討會、接待內地訪問團都是他自掏腰包,解囊相助。他非常關心香港青年對祖國歷史、文化、傳承的了解和認同,他多次參與組建並帶隊率領香港青年訪問團去內地考察訪問。」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