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學會營運總監白仲祺
樓價應該肯定是香港人最留意的數字。2018年尾中原城市領先指數錄得下滑,令很多一直等樓價下跌的市民覺得終於漸見曙光。多年以來一直說的利息回復正常化、量化寬鬆終於完結等等的預測,似乎終於落實。可是,數個月後,這個美麗的願望看似只是一個願望。踏入2019年,樓價止跌回升,美國聯儲局甚至又有減息的消息傳出。直到最近數周,很多新樓盤推出便大賣,令那些等待樓價大跌的市民一再失望。
數天前湯文亮博士撰文講述一位82歲的老人家都排隊買新樓。老人家說是家人送他的生日禮物,而湯博士看穿,其實家人是為了利用這位老人家的「丁權」,即是首置樓宇豁免辣招的優惠。首置優惠原本用作給某些人的稅務優惠,最後變成讓一些人獲得特別待遇,但他們可能根本不是特別需要這種幫助,故一直都有很多人反對這些政策。每次見到億萬富翁用首置優惠買樓,省下千萬稅項,但普通市民上車容易了嗎?很多人都問,這政策最終幫了誰?
雖然樓價不斷上升,源於世界各國中央銀行印鈔造成的通脹,但是香港政府打擊樓價的政策,一直令情況更差。除了金管局提升樓按首期的最低要求,令市民負擔首期難上加難,辣招更大量減少樓盤供應。市民面對此兩項政策限制,只能購買能提供高成數按揭的新盤。
至於用來幫基層市民置業的政策,例如公屋居屋呢?公屋不用多說,無論怎樣增加供應,由於租金大量補貼,永遠供不應求,製造了龐大的特權階層。市民普遍認為公屋已經失去幫助市民的功能。只要看公屋私樓市場樓價不斷創新高,富戶因為要被踢走,所以把單位買下,就知制度藏下幾多有錢人。
而居屋呢?看報道,一位在英國讀書的18歲學生,因為抽到居屋單位,趕飛機回香港。她說單位將會由父母付款購買。這位學生,年紀小小已成業主,樓價還只是140多萬,非常便宜。難怪很多人妒忌非常,覺得她好像中了彩票一樣幸運。但居屋制度,用意是什麼?
當然,看最近數天國際新聞,美國和中國貿易戰依然未解決,特朗普一兩段言論,就能導致股市大跌。在此時說樓價只升不跌,也並不確鑿。
問題是,香港政府到現在的態度都是認為樓價需要高度干預,而失敗了的公屋和居屋制度,變成利益輸送的工具,無法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