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图片
中美貿易談判前景未明,股匯市場持續向下,其中,人民幣中間價連跌7日,離岸價一度低見6.9491,貼近6.95水平,在岸價亦終於失守6.9大關,下試去年底以來的最低。市場紛紛憂慮,究竟人民幣兌美元會否「破7」?
人民幣表現疲弱,固然是受中美貿易戰影響;然而,其餘貨幣同樣不濟,也相對造成美元一枝獨秀。新西蘭央行上周出乎預料減息,便令紐元過去一個月下挫3.5%,在減息壓力下澳元更大瀉4.2%。英國脫歐過程一波三折,首相文翠珊與在野工黨的談判失敗,以致下台機會愈來愈高,也推低英鎊同期下跌2.5%。歐洲或恐成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下輪加徵關稅目標,加上意大利財赤勢將突破3%規定,亦使歐元回調超過1%。雖然人民幣兌美元自4月中錄得逾3%跌幅,幅度實難言低,但某程度乃跟隨一籃子貨幣下跌的結果。
人民幣會否「破七」,固然是個重大心理關口,惟實質影響斷非想像般大,各界並無必要太過糾結「整數關口」,任何過慮情緒同樣毫不必要。的確,人民幣一旦快速貶值,多少會損害市場信心,甚至釀成走資潮。但有三點必須釐清:一是有豐厚的外匯儲備支持,最新規模約3.2萬億美元,加上人民銀行還有許多政策工具在手,故絕對有能力、有條件去維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二是中國經濟依然增長不俗,首季GDP就達6.4%,加上貿易和經常帳均錄順差,所以人民幣實無太大貶值基礎;三是人民幣儘管下跌了,但中國出口競爭力卻會有所提高,既可抵銷美國關稅調高的影響,更有利中國貨進一步暢銷全世界。事實上,去年人民幣匯價也在貿易戰陰霾下,一度從高位累跌多達10%,幅度相當於美國當時向中國貨加徵的10%關稅;現在,人民幣距離「破七」僅差1%左右,即使真箇「破七」,其實也不必大驚小怪。
美元單向逞強,對美國本身亦非好事。首先,美國一而再地對中國貨加徵關稅,已引起國內企業和消費者強烈不滿,因為他們都是成本和物價上漲的最終受害者。其次,美元上升也會打擊美國貨的出口競爭力,尤其是毛利率低的農產品。貿易戰前,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第二大輸出地。以2017年數字看,美國輸華的大豆便佔出口總量近六成之多,共涉3000萬噸;但在過去6個月,出口中國的大豆則銳降至500萬噸,以至美國整體大豆出口量亦急挫近三成。昨日美國農業部指,作為美國豬肉的第三大出口市場中國,自上周宣布加徵關稅後取消了3247噸美國豬肉進口訂單。在失去中國這個重要需求後,隨美元強勢而售價更貴的美國農業產品,能否順利找到其他新的大買家?
說到底,貿易戰沒有贏家,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正如人民銀行前行長周小川所言,觀察當前全球經濟,有一些新上台的領導人完全違背經濟學理論與常識,他預言這種人終將碰壁。還望特朗普能夠認清形勢,以實事求是、對等平衡的態度,相向而行地跟中國進行談判;唯有如此,才對兩國最好、對全球最好。
香港商報評論員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