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出手為券商「紓困」 短融餘額上限獲提升

2019-06-25
来源:香港商报网
 
  内地众多券商近几日密集发布内容趋同的公告,称收到中国人民银行通知提高短期融资证券余额上限。受访专家认为,本次提高短融余额上限,是监管部门有意通过宽松信用等方式来提供流动性支持,让头部券商将承担发挥整体流动性管理的重要角色,来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并防止风险的传递。
 
  缓解市场担忧情绪
 
  继上周广发证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华泰证券等头部券商先後发布短期融资证券余额上限公告之後,昨日,中信建投、中国银河和招商证券亦发布类似公告,短融证券余额上限分别调整为209亿元人民币、368亿元、316亿元。
 
  上述公布提到的短期融资券,是指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年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提高券商短期融资券余额上限,即允许券商更多的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融资,更多地利用短期融资工具补充资金,继而再向其他非银机构传递流动性。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包商银行事件之後,市场流动性一度比较紧张,因此人行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措施对此进行缓解,其中就包括最近提高券商短融余额的上限。「目前市场的流动紧张,主要体现在中小银行和信托、券商等非银金融机构上,券商密集发布公告,是在向市场释放一种人行采取积极措施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的信号。」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短期融资券是券商资金的重要来源,但其额度受到人行管理。本次提高短融余额上限,是对上周人行与证监会联合会议要求的实践,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要应对风险性事件带来的信用收缩和信用分层,并希望通过大型券商去协调大小银行、非银等不同市场上各金融机构之间的互信和联通,破除流动性的结构性壁垒。
 
  发挥流动性管理角色
 
  据内地媒体此前报道,为解决近期市场出现的流动性困局,人行在6月18日召集大行和头部券商召开会议,探讨债券市场流动性风险等问题,安抚市场情绪。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人行提供给大行等银行机构的流动性因风险偏好下降等因素而难以传导到非银机构,而债券市场风险事件不断爆发,造成企业信用债评级下降,导致融资困难,非银机构流动性陷入困局之中。为解决这一难题,并防止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监管部门有意通过宽松信用等方式来提供流动性支持,而给予优质券商短期融资券最高限额上调,让头部券商将承担发挥整体流动性管理的重要角色。
 
  「因为市场流动性往往由一种心态决定,当市场陷入恐慌的话,大家就不愿意往外借钱。所以,如果消除这种恐慌心态,流动性就可能回归常态。」郭田勇说,人行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措施,打消市场的恐慌心理,预计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流动性风险可控
 
  据Wind统计,截至6月23日,券商已经发行、至21日为止还在存续期内的短期融资券余额总额为879亿。其中,国信证券在存续内债券余额最高,达120亿元;申万宏源和中信建投存续期内短期融资券均为90亿元;中信证券为80亿元。
 
  实际上,人行此前已通过定向降准、常备借贷便利(SLF)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政策工具向市场提供流动性。郭田勇指出,人行手里的货币政策工具仍有很多,但在缓解流动性风险这个过程中,关键应该在宏观审慎管理的基础上,对一些有问题的金融机构进行公开透明的处置,来减少一些市场微观主体不必要的担心。
 
  申万宏源非银团队表示,人行向头部券商提供流动性支持,进而传导至中小非银机构,避免系统性风险发生。短期内非银机构很难直接从银行获得流动性,为了防止风险传递,由央行向头部券商释放流动性,进而在非银机构内部缓释风险是最合适的方式,但头部券商也不会无原则的帮助,风险可控。
 
       香港商报记者 朱辉豪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