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人心回歸的重點

2019-06-27
来源:香港商报

  周八駿

  香港社會圍繞修訂《逃犯條例》陷入嚴重分裂。毋須諱言,6月9日的遊行和6月12日的騷亂,反映相當一部分人堅決反對修訂《逃犯條例》,主要原因是對國家政治製度包括司法製度存在深刻的成見。

  正視推動人心回歸

  從2003年「七一」遊行首度暴露人心回歸問題到今天,16年了,人心回歸問題沒有得到緩解。這是「一國兩製」與時俱進的嚴重障礙,必須深入分析和採取新措施來加以解決。道理很簡單,目前狀況,同香港必須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嚴重不相稱的,對於香港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不可低估的阻礙。

  不能不指出,回歸約22年,特區歷屆政府對於推動人心回歸是重視不夠的。2003年「七一」遊行,沒有起到警鐘長鳴的效果。主要原因,是政府片麵理解言論和思想自由,擔心推動人心回歸被反對派攻擊為「洗腦」。這樣的顧慮要不得。引導香港居民樹立與回歸祖國相一致的新身份認同,是特區政府應盡之責。不去做,「一國兩製」就無法確定以「一國」為前提和基礎。

  6月9日的遊行和6月12日的騷亂應當起警鐘長鳴的作用。政府必須從分析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人群入手,找推動人心回歸的重點。

  不能忽視廣大普通僱員

  大體上,反對修訂《逃犯條例》的有三部分人。一部分是受美國為首的西方若乾國家操縱的「拒中抗共」政治勢力。這部分人是死硬派,其頭麵人物和骨幹留了退路,他們不會與香港玉石俱焚,而是以香港為賭注,輸了一走了之。

  再一部分是深受西方意識形態薰陶或者深深懷念港英管治者。這部分人的情形比較複雜,其中,一些人有能力離開香港,另一些人必須以香港為家。

  最後一部分人,是主要因為民生問題得不到解決,對政府不滿,他們必須以香港為家。

  誰應當人心回歸?誰需要人心回歸?答案很清楚,是以上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人中的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其中,重點是必須和願意以香港為家者。

  第二、三部分人是跨界別的。多年來,有一種觀點:香港回歸祖國後保持原有資本主義製度和生活方式50年不變,就應當重視工商財經專業界的僱主和精英。這樣的觀點沒有錯,重視團結依靠工商財經專業界的僱主和精英沒有錯。但是,需要同時團結依靠廣大普通僱員。尤其,最近10年,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導致階級對立加劇,政府必須兩手牽兩邊,不能忽視廣大普通僱員。

  在修訂《逃犯條例》過程中,工商界部分人士的表現,暴露一個必須研究和解決的問題——為什麼他們參與國家改革開放做了貢獻也賺了錢,卻對國家司法製度疑慮重重?

  人心回歸不僅關乎利益,還關乎意識形態和情感。如果參與國家改革開放隻是為了賺錢,頭腦仍舊留在九七前,心仍舊向西方國家,那麼,眼前發生的就不難解釋了。

  今後,在繼續重視工商財經專業界僱主和精英的同時,必須深入香港社會基層,加強與廣大普通僱員的溝通,幫助他們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幫助他們確立對內地的全麵認識,幫助他們與內地同胞培養血濃於水的情感。

  大灣區建設需人心回歸

  由於形格勢禁,特區政府宣布暫緩修訂《逃犯條例》進程。反對派必以此為勝利,進一步煽動香港一部分居民加強阻撓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關方麵必須認清形勢嚴峻。穩定香港局勢,需要香港警方嚴格執法,更需要政府採取大動作來振奮社會信心。既然不少香港居民對內地製度缺乏信心是一個重要原因,那麼,政府就必須大力推動人心回歸。

  如果不大力推動人心回歸,那麼,可以斷言,一旦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需要香港與廣東九城和澳門採取重要的製度對接,特區政府必將遭遇又一輪反對風潮。所以,必須把大灣區建設的各項具體工作與推動人心回歸工作相結合,既務虛也務實,虛實結合。

[责任编辑:肖靜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