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产油国集团还能左右全球能源市场吗

2019-07-04
来源:解放日报
  ■本報見習記者 楊瑛
 
  7月2日,第六屆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部長級會議在維也納召開,各方一致同意將現有的減產協議延期至明年3月底。但隨著全球經濟增長疲軟、美國頁巖油增產、美國總統特朗普頻頻施壓,歐佩克這一老牌超級集團是否還能左右全球能源市場?
 
  減產令延期9個月
 
  在2日舉行的第六屆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即“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上,歐佩克14個成員國和10個非歐佩克產油國代表一致同意將減產令延期9個月,從2019年7月1日延長至2020年3月31日,減產量仍維持120萬桶/日。會議聲明稱,全球經濟面臨下行壓力,自去年12月全體會議以來,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已下調至114萬桶/日。
 
  媒體指出,此次延長減產是為了提升油價。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計算,“歐佩克+”各國達到維持收支平衡的原油價格相差很大。舉例來說,能讓沙特維持收支平衡的價格約為每桶85美元,伊朗為每桶126美元,俄羅斯所需價格僅為每桶40美元。近一個月來,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在每桶60至65美元左右,這一價格離一些歐佩克成員國的目標價格仍有很大差距,如果不能提升油價,相當于在做虧本買賣,國內經濟將承受壓力。
 
  實際上,早在2016年底,“歐佩克+”就已達成原油減產協議,從次年開始共同減產,以推升原油價格。2018年10月,受供給不均衡及沙特記者卡舒吉失蹤案影響,當月國際油價經歷了從觸及四年高位到史上最長連跌的“過山車”。于是,在去年12月召開的歐佩克大會上,各方再次達成減產協議以提升油價,自今年1月起減產120萬桶/日,有效期至6月30日。
 
  協議實施以來,石油市場供需呈現偏緊態勢,國際油價顯著回升。截至4月底,紐約原油期貨價格今年漲幅高達40%。然而,5月初以來,全球經濟放緩和貿易形勢緊張再次令油市和不少產油國承壓,因此延長減產令以穩定油價成了此次“歐佩克+”會議的主基調。
 
  據彭博社數據,按照協議中每日減產120萬桶至明年3月來計算,預計歐佩克原油供應在全球市場中的份額將首次降至30%以下,為199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多重因素左右油價
 
  不過,減產協議并未對油價起到明顯的提振效果。國際油價在歐佩克宣布減產決定后快速跳水,截至收盤,WTI 8月原油期貨重挫4.81%,報56.25美元/桶;布倫特9月原油期貨大跌4.09%,報62.40美元/桶。多方機構及專家認為,從長期來看,歐佩克的減產令對油價刺激有限,油價將受多重因素影響。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所長劉中民認為,延長減產短期內可能對油價產生影響,但從長期看油價仍取決于市場供需關系。2014年以來,國際油價總體呈下滑趨勢。在此過程中,歐佩克也多次召開會議,力圖保護油價,但實際收效有限。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當前的國際能源供需關系發生轉變:過去對石油枯竭的長期擔憂導致油價上升,但隨著頁巖油、新能源的興起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能源需求的下降,導致總需求下降,但供應上升。
 
  當前,國際原油需求整體疲軟。歐佩克最新月報顯示,貿易問題可能對全球原油需求構成重大下行風險。美國近期公布的制造業、零售及就業市場系列數據也引發市場擔憂。歐洲和亞洲各主要經濟體也呈現工廠活力萎縮和進出口數據下滑的態勢。不過,國際能源署指出,中國等國的經濟刺激政策應該會支撐需求,但必須關注“全球貿易關系緊張化問題”。
 
  與此同時,原油庫存和美國頁巖油產量仍在高位。國際能源署預計,明年除歐佩克以外全球原油供應增幅將達到230萬桶/日,這將遠高于需求增幅的140萬桶/日。另據美國能源信息局數據,美國4月原油日產量為1216萬桶,較三月增加24.6萬桶/日,創下新高。
 
  咨詢機構“凱投宏觀”認為,市場供應過剩恐難以避免,預計全球經濟增速將會在未來幾個月繼續放緩,進而遏制石油消費增速,年底布倫特原油價格目標仍為60美元/桶左右。
 
  還有一些分析認為,美國的經濟制裁及中東局勢也將給油市增添不確定性。
 
  自美國去年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后,華盛頓重新對伊朗實施制裁,使伊朗石油出口遭重創。而曾經的歐佩克三大產油國之一——委內瑞拉也因經濟困境和美國的制裁導致原油產量持續下滑。有分析指出,目前伊朗和委內瑞拉共占歐佩克產量份額的10%左右,受地緣政治影響,這兩個國家或將繼續“被動減產”。歐佩克數據顯示,以2018年10月的產量作為基準,今年歐佩克實際削減的產量達到250萬桶/日。此外,非洲國家利比亞和蘇丹的政局動蕩也給油市增添不確定性。
 
  不過,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孫霞表示,短期內地緣政治因素不會對油價造成很大沖擊,頁巖油帶來的能源供應上升和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對需求的抑制,將使油價下行。但若“歐佩克+”這次未能延長減產,油價恐將下跌更多。
 
  劉中民指出,歐佩克還面臨集體選擇困境的問題,大家約定都減產,但還是有一些國家開足馬力生產,目的是占領全球能源市場份額;一些產油大國之間仍存在矛盾,沙特、俄羅斯、伊朗等都有各自的利益考量。因此,其內部組織領導能力存在缺陷,未必能團結一致引導油價。
 
  歐佩克內部分歧加深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雖然歐佩克達成了減產協議,但該組織成員國之間的地緣政治分歧日益加深。
 
  會議期間,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公開對沙俄的“私下合作”表示不滿。原因是在G20大阪峰會期間,歐佩克“大當家”沙特與非歐佩克成員國“大佬”俄羅斯率先就減產達成初步共識。但在贊加內看來,減產應由成員國共同討論,而不是“兩方在歐佩克之外的活動上”提前敲定。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圍繞減產協議的討論,凸顯出歐佩克與俄羅斯“結盟”的真正矛盾:歐佩克需要這一伙伴關系來與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競爭,但除了沙特以外,其他成員國卻覺得受到排擠。其中,最有情緒的大概要數伊朗。受制于特朗普政府的政治經濟壓力,德黑蘭的石油產量不斷下滑。據彭博社數據,伊朗6月上半月原油出口量最低下降至19萬桶/日,不到2018年初的十分之一。作為歐佩克的元老、曾經的產油大國,伊朗如今的石油產量卻處于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這大大削弱了伊朗在歐佩克中的影響力。
 
  伊朗還指責“宿敵”沙特兩面派,在極力支持減產、甚至自己超額完成任務來穩定油價的同時,卻在政治上支持美國對伊朗和委內瑞拉的制裁,破壞歐佩克的團結。但沙特也打著自己的算盤:如果想從美國那里得到更多軍事支持,利雅得可能就要提升石油供給。
 
  路透社指出,有一個問題正浮現出來:歐佩克到底誰說了算?沙特能源部長哈立德·法利赫指出,“我不認為俄羅斯在發號施令”,但俄羅斯的影響力受到歡迎。就連伊朗也很難對俄羅斯說不,因為俄羅斯是為數不多幫助伊朗應對石油封鎖和經濟制裁的國家。
 
  事實上,自從今年1月“入會”57年的卡塔爾正式退出歐佩克,該組織的內部矛盾就已凸顯。盡管卡塔爾方面表示“退群”不涉及政治因素,只是出于能源“技術與戰略”層面的調整,但美聯社指出,持續受到沙特抵制的多哈當局,希望在擺脫歐佩克減產政策限制的同時,削弱這一沙特主導的國家集團的影響力。
 
  孫霞認為,對處在分裂時期的歐佩克來說,能就減產協議達成一致是件好事。從短期來看,盡管歐佩克對油價作用有限,但這一組織仍將維持下去,沙特也有意利用其達成自己的目的。
 
  牛津能源研究所所長巴薩姆·法圖赫指出,未來歐佩克將面臨艱難抉擇:是繼續減產,還是接受更低油價?如果堅持減產,其市場份額很可能繼續萎縮;如果加入市場份額爭奪,則油價可能因為供需失衡出現斷崖式下跌。
[责任编辑:李振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