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報告提出逾220項新措施,內容涵蓋了經濟、民生、青年等多個領域,重點聚焦在難點痛點的房屋土地政策上,期望以新思維、新方式落實新房策,為增加房屋供應帶來新突破、新改變,顯示了政府急市民之所急,想市民之所想,有誠意、有決心全力解決問題,緩解社會深層矛盾,為香港謀出路,謀未來,謀安定。
眾所周知,刻下,受持續的反修例風波所困,本港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和破壞,經濟民生、基本安全與秩序等各方面均受到嚴重影響,惟社會和諧,安居樂業,才是符合市民利益的最大公約數,香港必須盡快止暴制亂,恢復秩序,才能重拾平靜,共建家園,這不僅需要政府展現施政的大魄力和大智慧,也要依靠社會各界同心協力,支持落實施政報告的各項措施,共同造福市民。
此次反修例風波,暴露出了本港許多深層矛盾與結構性問題,土地房屋供應緊張是重中之重,政府知道問題所在,有心扭轉困局。施政報告針對短、中、長期增加房屋及土地供應,提出多項措施,包括將大幅增加過渡性房屋項目,預計未來3年將提供10000個單位,以紓緩居住環境惡劣和長時間輪候公屋家庭的租金壓力;增加出租公屋的供應,提供更多首置或其他類別的資助出售房屋單位;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未來將會收回3類私人土地,作百分百公營房屋等。此外,還訂立目標,要讓每個港人及其家人「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並推出津貼等具體支持措施。顯然,政府有決心排除阻力,開拓土地,希望增加興建資助房屋,切實滿足市民住屋和置業需求。施政報告直面難題,順應市民心底的期望,值得肯定。但要拓地建屋,從來不是易事,不同持份者各有價值和利益取向,充滿猜疑和干擾,加之社會動蕩等因素,都是極大的阻礙,例如動用《收回土地條例》增建公營房屋,可能觸發司法覆核風險,需歷漫長司法程序,因此政府必須事不避難,議而有決,決而有行,行而有果,把施政報告的有關政策逐一落實到位,解決安居問題,讓市民重拾信心,讓青年人看到希望,更好紓緩民困,穩定社會。
除了從房屋入手紓解民怨外,施政報告還大手筆推出多項實在的改善民生和紓困措施,包括關愛基金會再向低收入家庭提供「一次過生活津貼」,綜援家庭租金津貼提升近一成,交通津貼提高至400元等,體現對於民生的關顧。同時,施政報告加大穩經濟力度,也是針對香港經濟受暴亂影響而面對極大的下行壓力,推出的渡過難關措施。
施政報告以「共建家園」為主題,展現政府對香港更大的承擔,要確保各項政策到位、落實執行有力,政府固須迎難而上,提升施政的效率和能力,社會各界亦應以香港利益為重,以市民福祉為重,支持政府依法施政。而穩定是發展之基,當前全港市民必須齊心協力止暴制亂,只有法治得到維護,秩序得到恢復,香港才能真正擁有安定環境維持經濟發展,將施政報告帶來的新希望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