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昨日共同發布《經濟藍皮書夏季號:中國經濟增長報告(2018~2019)》。經濟藍皮書指出,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保持在6.1%,第四季度為6.0%,全年經濟增速為6.2%。全年依然保持在2019年計劃的目標區間。
藍皮書指出,今年來世界各方經濟平穩預期受到衝擊,直接引發全球經濟整體出現衰退跡象。儘管存在外部衝擊,上半年中國GDP仍保持6.3%的增速,運行總體平穩,顯示出經濟的韌性。不過社科院經濟所也提醒,目前中國名義GDP增速有所放緩,反映出內需偏弱,需要通過改革和政策調整實現結構再平衡。
應從體制層面促進消費
藍皮書認為,有關方面應從體制層面着手促進消費,放鬆服務業管制,推進負面清單制度,升級服務業和製造業,從而產生持續內需動力。宏觀政策目標要「穩」字當頭,將增強經濟體制韌性作為政策「收」與「放」的關鍵變量,在此基礎上促進中國經濟向高質量增長轉型。
藍皮書特別強調,中國長期以來的政策激勵方式以「救助激勵」為主,存在導致政府、企業負債率上升的風險。未來,政策激勵方式要向「治理激勵」轉型,體制建設上應充分體現城市化時代的包容性、資源利用機會的公平性,注重激發創新活力。
城市化成發展新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由城市人口集聚推動的服務業和消費佔GDP比重不斷上升,城市化正成為中國發展新引擎。2018年末,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58%,比1949年末提高48.94個百分點。經濟藍皮書認為,2019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必將突破60%。
至於如何實現更高質量的城鎮化,藍皮書稱,高質量發展的最終落腳點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收入分配逐漸向勞動者傾斜是城市化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趨勢。此外,隨着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增長率逐漸下降,城市化高質量發展還要依賴於人的素質提升。
藍皮書進一步指出,短期外部衝擊和經濟新常態開啟了中國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的路徑轉換,其核心是從大規模物質生產的目標導向轉向「以人民為中心」的目標導向,通過人力資本積累、經濟個體的鏈接與互動推動創新發展,形成「消費結構升級-人力資本積累-創新效率提升」的良性循環和跨期補償機制。但是,高端服務業和要素升級普遍具有跨期特徵,同時結構服務化過程存在風險和不確定性,為了保持可持續的城市化,需要打破原有路徑依賴,以制度完善和深化改革為依託,增強經濟體制韌性,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增強經濟韌性,彌補消費升級短板,提高制度質量,激勵創新與實現可持續增長,彌補自身發展短板,完成高質量增長轉型,建立現代治理體制。
【链接】《城市藍皮書》發布 5方面獲歷史性跨越
【香港商報網訊】由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城市藍皮書:中國城市發展報告No.12》(以下簡稱「藍皮書」)發布會昨日在京舉行。藍皮書以「大國治業之城市經濟轉型」為主題,分專題深入分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成就及問題。
藍皮書指出,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城市發展在城市建設、綜合經濟實力、產業規模和層級、以城市為主體的開放型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這5點取得了歷史性跨越。
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突出
此外,藍皮書還指出,中國城市經濟在取得輝煌成就的同時,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續的問題依然較為突出。在不平衡方面,主要表現為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不平衡、收入與分配不平衡、區域與城市之間發展不平衡;在不充分方面,主要表現為社會生產力尚未得到充分發展,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發展相對滯後;在不可持續方面,主要表現為城市經濟發展方式依然較為粗放,自主研發與原始創新能力不強,經濟結構失衡問題較為突出,生態環境約束趨緊不容樂觀。新時期中國城市經濟發展仍將面臨嚴峻挑戰。
針對中國城市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與趨勢,藍皮書認為,要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大機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瞄準全球產業變革方向,構建面向未來的產業體系;加快釋放內需潛能,促進和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推進城鎮化高質量發展,實現優投資、擴內需的同步協調;以綠色轉型引領經濟發展,走環境友好、包容增長之路;依託「一帶一路」、自貿區等建設,推動企業更好「引進來」和「走出去」。通過多措並舉,推動中國城市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