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北斗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

2019-11-05
来源:环球网

   11月5日凌晨1点43分,随着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工程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刻: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该轨道组网顺利完成,为2020年完成北斗全球组网打下坚实基础。  

 

  “独家”轨道 区域导航精度再提升 并搭载新型原子钟

  “IGSO-3轨道被称为北斗“独家”轨道,布局三颗卫星。

  在国际上,无论是GPS,还是格洛纳斯等导航系统都没有设计该轨道的卫星部署。  

 

  这是由于北斗三号IGSO轨道的设计位置为经度118度,刚好是在我国上方。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为中国定制”。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总设计师陈忠贵介绍,“该星对于完成北斗全球系统组网、服务我国‘一带一路’工程战略意义重大。”  

 

  陈忠贵说,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在使用高精度的氢原子钟、铷原子钟基础上,还搭载了试验用的新型原子钟,能够更好提高时间精度,进行在轨验证后,将为后续卫星的时间精度的提升奠定基础。  

 

  同时,这颗卫星兼具北斗二号卫星的“老信号”和北斗三号的新信号,确保了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信号之间的平稳过渡,方便地面用户连续、平稳使用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特有设计 体现中国智慧与创新

  我国于20世纪后期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三步走”发展战略: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2012年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20年前后建成北斗三号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

  北斗三号导航卫星系统由MEO卫星(地球中圆轨道卫星)、GEO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IGSO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MEO卫星,3颗GEO卫星和3颗IGSO卫星。

  这种由中国独创的三种不同轨道混合星座布局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既能覆盖全球,同时又能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其中,北斗所具备的短报文功能更是“独门绝技”,成功把导航和通信融合在一起,可以实现双向通信,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与创新。

  “长三甲”长征系列火箭的“劳模”

  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17次飞行。其中,长三甲系列运载火箭共成功发射106次,约占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的三分之一,堪称我国运载火箭的“劳模”。  

 

  长三甲系列火箭是我国目前高轨道任务发射次数最多、成功率最高的火箭系列。截至目前,北斗工程从一期到三期,探月工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全部由长三甲系列火箭实施发射,是我国重大科技任务的“专属列车”。  

 

  长三甲系列火箭入轨精度高、适应能力强,其发射卫星的入轨精度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说,长征三号甲、乙、丙三型火箭具有“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的特点,火箭凭借对发射任务的高适应性和飞行高可靠性,在嫦娥奔月、北斗组网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起到了“擎天柱”的作用。  

 

  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中国的北斗走出了一条“自主、独立、兼容、开放”的发展道路。

  2000年,北斗一号,让中国导航实现从无到有,独创定位机制。

  2012年,北斗二号,实现区域组网,完成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中国导航从根本上实现自主创新。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首颗星顺利升空、成功入轨,开启北斗系统全球组网新时代。两年时间,工程7大系统、300多家参研参试单位、数万名科研人员已经圆满完成16次卫星发射任务,成功将24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和2颗北斗二号备份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目前,北斗三号系统建设已进入决战决胜冲刺阶段,后续还将发射6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全面建成北斗全球系统。

  届时,北斗将成为覆盖全球、性能先进的卫星导航系统。今后无论到世界哪个角落,人们都可以靠中国的卫星导航服务寻找到方向。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