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能源車銷量一哥易主:吉利新能源月銷超比亞迪

2019-12-16
來源:面包財經

   【香港商報網訊】中汽協日前發布了11月汽車產銷數據,11月汽車產量同比轉正,銷量同比降幅繼續收窄。然而,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同比分別下滑36.9%和43.7%,連續5個月產銷量同比下滑。1-11月,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同比增速分別為3.6%和1.3%,較前1-10月進一步稀釋。

  上市車企相繼披露的11月產銷量數據,也透露着新能源市場的下行趨勢。目前,在月度產銷數據中披露新能源相關產銷量數據的上市車企有9家。截止12月13日,除了尚未披露產銷數據的力帆股份(3.040,-0.05, -1.62%)外,其余8家車企11月新能源相關銷量情況如下:  

  *廣汽集團(11.670, -0.04, -0.34%)指廣州廣汽比亞迪新能源客車有限公司產銷數據

 

  整體來看,新能源車企銷量走勢分化。北汽藍谷(6.090, -0.05, -0.81%)(北汽新能源)銷量繼續走低,比亞迪、江淮、福田等車企的新能源車型銷量也處于不同程度的下滑之中。另一方面,吉利新能源銷量正逐月回暖。

  比亞迪:11月新能源銷量環比下滑10.72%,同比下滑62.69%

  11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1.12萬輛,環比下滑10.72%,同比下滑62.69%。1-11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1.64萬輛,同比增長7.58%,增幅較1-10月收窄逾12個百分點。2019年1月至11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增速由291.11%逐月稀釋至個位數。  

  具體來看,11月公司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07萬輛,環比下滑12.81%,同比下滑62.86%;新能源商用車銷量545輛,環比增長3.67%,同比下滑59.24%。1-11月,公司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銷量,20.86萬輛,同比增長9.73%;新能源商用車累計銷量7771輛,同比下滑29.48%。

 

  自2019年8月以來,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連續4個月低于燃油車銷量,且差距逐月擴大。

  吉利汽車:11月新能源銷量同比漲逾三成,單月銷量超過比亞迪

  11月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汽車銷量1.41萬輛,環比增長37.31%,同比增長33.66%;單月銷量超過比亞迪新能源。8月以來,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汽車月銷量同比持續回暖,于10月轉正後,11月同比增幅進一步擴大。

  1-11月,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汽車累計銷量10.32萬輛,同比增長160.63%。  

  *2019年8月之前同比無可比數據

 

  根據公告,11月吉利新能源及電氣化汽車中較暢銷的車型為帝豪EV、星越MHEV、嘉際MHEV及幾何A,上述車型合計佔吉利11月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總銷量的66%。

  對比來看,在經歷2019年6月底的補貼退坡後,7月,比亞迪、北汽和吉利的新能源單月銷量均出現了較為明顯的下滑。不過8月開始,吉利新能源銷量持續回暖,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銷量則持續下行。

  車企的銷量與經營業績有着密切的關系。此前,比亞迪曾在三季報中表示“預計第四季度汽車行業整體市場需求依然疲弱,疊加燃油汽車價格體系變化的沖擊及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的影響,新能源汽車行業銷量不及預期;預計集團新能源汽車業務盈利較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的下滑”。北汽藍谷也在三季報中表示受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退坡幅度較大的影響,預計公司全年淨利潤可能產生虧損。

  北汽藍谷:新能源11月銷量同比下滑62.6%,累計下滑11.2%

  根據北汽藍谷公布的新能源子公司11月產銷數據,北汽新能源11月銷量7005輛,環比下滑18.56%,同比下滑62.6%。1-11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11.4萬輛,同比下滑11.2%。  

  結合產量數據來看,北汽新能源1-11月累計產量2.75萬輛,同比減少72.21%;年內公司累計銷量大于累計產量,差值約8.65萬輛。

 

  查閱中汽協的數據,11月全國新能源(4.900, 0.00, 0.00%)汽車產量環比增長逾16%,自8月以來連續4個月環比增長。1-11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109.3萬輛,同比增長3.6%,較累計銷量超出約5萬輛。

  相比于行業整體產量的回升,北汽新能源的產量變動趨勢與行業存在一定差異,公司似乎仍處于持續清庫存的狀態。

  新能源市場將加速洗牌?

  2010年,新能源汽車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2014至2015年,相關政策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扶持尤其是財政扶持,推動了國內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  

  在此期間,自主車企得以發展,並搶佔了國內新能源主要市場份額。

 

  然而,隨着後補貼時代的來臨,自主車企面臨的成本壓力增大,加之汽車行業持續下行的大環境,現階段,自主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競爭與日俱增。

  但不得不面對的是,外資以及合資品牌目前正加速進入國內的新能源市場。

  奔馳方面,不僅先後與北汽、吉利等車企合資建廠,年內,奔馳還推出了首款純電動SUV EQC。

  寶馬目前已引入國內銷售的新能源車型已有5款。而根據寶馬的規划,到2025年,公司在售新能源產品計划達到25款。其中,寶馬iX3計划將在國內生產。此外,寶馬擬與長城合資成立光束汽車,目前光束汽車生產基地項目已獲批復,擬于2020年開工,2022年建成;建設規模為年產16萬輛燃油乘用車全出口制造及純電動乘用車研制。

  2019年11月,奧迪在華推出兩款e-tron車型純電動車,由此拉開了其進入國內新能源市場的帷幕。按照計划,奧迪將于2020年全面開啟e-tron的本土化生產。

  除了傳統一線豪車品牌外,國產特斯拉即將上線,預計將給自主車企带來新一輪的挑戰。

  公開信息顯示:2019年初,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動工建設,這是國內首個外商獨資的整車制造項目。11月,上海工廠獲批工信部生產許可。而根據工信部近日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年第11批),國產特斯拉Model 3車型在列,也就是說,購買國產Model 3將也有機會享受新能源汽車補貼。

  下個階段,自主車企在新能源市場上,或許要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

[責任編輯:蔚然]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